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陪坐  拼音:péi zuò
陪伴坐在身边。如:「假日我喜欢陪坐在父母身边聊家常。」《聊斋志异。卷一。狐嫁女》:「贵人光临,压除凶煞,幸矣!即烦陪坐,倍益光宠。」《红楼梦》第四五回:「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閒话半时。」
《國語辭典》:过身(過身)  拼音:guò shēn
过世、逝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自从你祖老太爷过身之后,你母亲就跟著你老人家运送灵柩回家乡去。」
《漢語大詞典》:着体(着體)
接触身体。指衣服穿在身上。 元 贡师泰 《送张介臣伴读归省济南》诗:“重裘著体如压铁,呼酒不来寒正骄。” 叶圣陶 《穷愁》:“念今日新寒,非棉何暖,阿母一袄,春间已敝,不与补缀,何堪著体?”
谓侵袭身体。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二出:“阿娘怎知,懨懨害,自觉着体。”
《國語辭典》:披挂(披掛)  拼音:pī guà
1.古人出战时所穿戴的盔甲。《三国演义》第七回:「孙策也全副披挂,挺鎗立马于父侧。」《西游记》第三回:「你这里若有披挂,索性送我一件,一总奉谢。」
2.穿戴上盔甲。《薛仁贵征辽事略》:「薛延陀披挂了,跃马横鎗搦众官百姓。」《水浒传》第五七回:「呼延灼全身披挂,骑了踢雪乌骓马,仗著双鞭,杀奔梁山泊来。」
《漢語大詞典》:夕冰
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后以“夕冰”喻因重任在身而心焦如焚。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夕冰承命出,昼锦过乡来。” 宋 曾巩 《送赵资政》诗:“夕冰分外閫,昼锦过 江 东。”
分類:重任在身
《漢語大詞典》:衔佩(啣佩)
谓衔在口中,佩在身上。引申为牢记,铭感。 三国 魏 曹植 《谢妻改封表》:“况臣含气,衔佩弘惠,没而后已。”佩,一本作“ 珮 ”。 南朝 宋 鲍照 《通世子自解启》:“感今惟昔,衔佩无已。”
谓永志不忘。极言感念。 林纾 《赠光禄寺卿翰林院庶吉士宗室寿富公行状》:“伏乞编入忠义之传,以光泉壤,以慰忠魂,无任啣佩之至。”
《漢語大詞典》:银龟(銀龜)
古代官员用的龟钮银印,常用青色丝质带子把银龟穿起来佩在身上。 汉 桓宽 盐铁论·除狭:“垂青绳,擐银龟,擅杀生之柄,专万民之命。” 三国 魏 应璩 《报燕中尉樊彦皇书》:“方当化银龟以为黄,变青组以为紫。” 唐 李贺 《吕将军歌》:“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 王琦 汇解:“银龟,银印也。《汉官仪》曰:‘王公侯金印,二千石银印,皆龟钮。’” 宋 梅尧臣 《和吴冲卿学士石屏》:“ 吴夫子 ,佩银龟,乘天马,索怪奇。”
《國語辭典》:贴身(貼身)  拼音:tiē shēn
1.紧挨著身体。如:「出国旅游,别忘了多带几件贴身衣物。」《孽海花》第四回:「衾里面,紧贴身朝外睡著个娇小玲珑的妙人儿。」
2.跟随在身边。如:「贴身侍卫」。《东周列国志》第五二回:「我去做个贴身帮閒,落得捉空调情,讨些便宜。」《红楼梦》第三回:「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唤的小丫头。」
3.亲近的婢妾。宋。庄绰《鸡肋编》卷下:「古所谓媵妾者,今世俗西北名曰祗候人,或云左右人,以其亲近为言,已极鄙陋,而浙人呼为贴身。」
《漢語大詞典》:画债(畫債)
允诺为人作画,尚未兑现,有如负债在身,故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此楼乃名妓 香君 梳妆之所,美人一去,庭院寂寥,正好点染云烟,应酬画债。”
《國語辭典》:被子  拼音:bèi zi
睡觉时盖在身上的寝具。一般以棉絮缝在布内,外加被套。也称为「棉被」。
《国语辞典》:随身宝(随身宝)  拼音:suí shēn bǎo
1.带在身上的宝物。比喻爱不释手,视如珍宝的事物。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他道这忍字是我随身宝。」
2.泛指可随身携带的实用物品。如:「这根竹杖可是我登山时的随身宝,驱蛇、赶狗、当拐杖,都靠它。」
《國語辭典》:香袋  拼音:xiāng dài
盛香料的袋子,用以薰衣驱避恶气。较精致的,可作为妇女的装饰品。《洛阳伽蓝记。卷五。凝圆寺》:「惠生初发京师之日,皇太后敕付五色百尺幡千口、锦香袋五百枚、王公卿士幡二千口。」《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忙拾起一看,见是十锦春意香袋,也吓了一跳。」
《國語辭典》:松绑(鬆綁)  拼音:sōng bǎng
将绳索解开。
《國語辭典》:围裙(圍裙)  拼音:wéi qún
工作时围在身前的裙子。多用布或橡胶制成,可避免弄脏衣服。
《国语辞典》:纹身(纹身)  拼音:wén shēn
在身体皮肤上刺染各种图案。也作「刺青」、「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