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前院
在前面的庭院
一座或一组房屋的外院或前面的院子
《漢語大詞典》:七驺(七騶)
(1).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僕及七騶,咸驾。” 郑玄 注:“七騶,谓趣马,主为诸官驾説者也。”説,通“ 脱 ”。驾说,谓驾车、脱车。 孔颖达 疏引 皇侃 曰:“天子马有六种,种别有騶,则六騶也。又有揔主之人,并六騶为七,故为七騶。” 唐 李子卿 《驾幸九成宫赋》:“七騶按队,千乘扈蹕。”《花月痕》第二六回:“白旗秋载,驾《月令》之七騶;黄竹寒吟,乘风驰之八骏。”
(2).古代官员出行时,在前头开道的七名骑卒。宋史·蔡齐传:“﹝ 齐 ﹞举进士第一……詔金吾给七騶,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騶,自 齐 始也。”
《国语辞典》:回腕(回腕)  拼音:huí wàn
执笔方法。悬时,伸臂曲回在前,掌心向内,五指回抱笔杆,腕竖锋正,行笔多向内回转。
《國語辭典》:前卫(前衛)  拼音:qián wèi
1.军事上指派遣于本队前方之特遣部队,用以确使本队之前进不受阻扰,防止本队遭受奇袭,排除障碍,修补道路与桥梁而使前进容易,如本队投入战斗时,则掩护其展开。
2.足球、手球等球类比赛中,负责助攻及助守的球员。
3.站在时代尖端而最富革新性的。如:「前卫艺术」。
《國語辭典》:前脚(前腳)  拼音:qián jiǎo
1.跨步时在前面的脚。如:「他一跨出门,前脚方才落地,后脚便被绊到。」
2.刚刚、前不久,指很短的时间。《水浒传》第四二回:「哥哥前脚下得山来,晁头领与吴军师放心不下,便叫戴院长随即下来,探听哥哥下落。」
《漢語大詞典》:驺导(騶導)
古时贵官出行,在前引马开道的骑卒。新唐书·张嘉祐传:“ 嘉祐 , 嘉贞 弟,有干略。方 嘉贞 为相时,任右金吾衞将军,昆弟每上朝,轩盖騶导盈閭巷,时号所居坊曰 鸣珂里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张达明 虽早歷清显,致位纲辖,然未尝更外任。奉祠居 临川 ,郡守月旦謁之, 达明 见其騶导,叹曰:‘人生五马贵。’” 清 钮琇 觚賸·扁舟访隐:“ 徐俟斋 不出山者几四十年,廵抚 汤公 慕其品望,悉屏騶导,止从一小僮,驾扁舟访焉。”
《國語辭典》:唱喏  拼音:chàng rě
1.一面作揖,一面出声致敬。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邦老做拜旦儿科云)嫂嫂,我唱喏哩。」《西游记》第五回:「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
2.古代贵人驾车出行时,由差役前导,高声喏喝,使人规避。明。周祈《名义考。卷六。人部。唱喏》:「贵者将出,唱使避己,故曰唱喏。」
《漢語大詞典》:唱诺(唱諾)
见“ 唱喏 ”。
《國語辭典》:领道(領道)  拼音:lǐng dào
1.带路。如:「请你在前面领道。」
2.向导。如:「他是这个探险队的领道。」
《漢語大詞典》:头答(頭答)
亦作“ 头搭 ”。 古代官员出行时,走在前面的仪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得箇除授先到家,引看几对儿头答,见俺那 鶯鶯 大小大作。”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一折:“天街上摆头答,醉醺醺把金蹬斜踏。”《西游记》第六二回:“ 孙大圣 依旧坐了轿,摆开头搭,将两个妖怪押赴当朝。”参见“ 头达 ”、“ 头踏 ”。
《漢語大詞典》:伏卧
趴着;卧倒
头伏在前爪上躺下
《漢語大詞典》:唱驺(唱騶)
旧时显贵出行,随从的骑卒在前面吆喝开道,令行人回避。 明 何景明 《严治篇》:“乘驾唱騶,人望而避之。”
《漢語大詞典》:引喤
古代贵官出行时,其侍从在前高声喝道。隋书·百官志上:“其( 南朝 梁 )尚书令、僕、御史中丞,各给威仪十人。其八人武冠絳韝……一人緗衣,执鞭杖,依列行,七人唱呼入殿,引喤至阶。”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驺唱不入宫
《漢語大詞典》:带引
在前带头使后面的人跟随着;引导。例如:猎人在前面带引着我穿过森林。
《國語辭典》:打道  拼音:dǎ dào
开路。旧时官员出巡,先使差役在前面开路,命令一般民众回避。《文明小史》第一○回:「众人不敢违拗,立刻打道回衙。」《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奴才来的时候,街上正打道儿,说河台大人到马头接钦差去,已经出了衙门了。」
《國語辭典》:假发(假髮)  拼音:jiǎ fǎ
指非由人自然生长出来的人造仿真头发。用真发、动物毛发、植物纤维、化学纤维等加工制成。如:「一阵强风,把他的假发吹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