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硗薄(磽薄)  拼音:qiāo bó
土地坚硬不肥沃。唐。梁肃〈通爱敬陂水门记〉:「化硗薄为膏腴者,不知几千万亩。」
《漢語大詞典》:苦瘠
味苦贫穷。亦指土质硗薄。《文成公主的故事》:“把那儿的荒凉与苦瘠变成永远的丰饶。”《新华月报》1962年第3期:“从1920年起有了 华 员二人充任邮务长,还是派往边远苦瘠省份,像 贵州 、 甘肃 。”
《漢語大詞典》:疆地
犹疆土,领土。《秦併六国平话》卷下:“ 齐 写退疆地五百里,十车金寳, 齐王 开城,遂降 王賁 。”
土质坚硬的地。
《漢語大詞典》:改土
改良土质。例如:淤灌改土;休耕改土。
分類:改良土质
《漢語大詞典》:埤薄
土地低洼潮湿,土质瘠薄。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庆 ﹞病篤,谓 宋衍 等曰:‘ 清河 埤薄,欲乞骸骨于贵人冢傍下棺而已。’”
《漢語大詞典》:良膏
犹良田。土质肥沃的田地。 宋 范仲淹 《泰州张侯祠堂颂》:“ 海陵 嗷嗷,古防弗牢,万顷良膏,岁凶於涛。”
《漢語大詞典》:疆潦
1.土质坚硬容易引起涝害的土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楚蔿掩为司马……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孔颖达疏:"贾达以疆为疆?硗埆之地。"杨伯峻注:"疆当作强。强潦谓土性刚硬,受水则潦。"武亿《群经义证四。春秋左氏传。襄公廿五年》:"贾逵以疆为疆?硗埆之地,与潦为水潦之地分解为晰。《月令》'可以美土疆'注:'土疆,强?之地。'是其义也。"一说,疆潦为在边境的水涝地。杜预注:"疆界有流潦者,计数减其租入。"
《漢語大詞典》:五凫(五鳧)
土质较硬的下等土壤。管子·地员:“五鳧之状,坚而不骼。” 郭沫若 集校引 孙诒让 云:“鳧当为舄……潟,卤也。”参见“ 五粟 ”。
《漢語大詞典》:五粟
粟土。适宜种植的上等优质土壤。
《漢語大詞典》:五怸
土质细而润泽的中等土壤。管子·地员:“中土曰五怸。五怸之状,廪焉如壏,润溼以处。” 尹知章 注:“怸,密也。”参见“ 五粟 ”。
《漢語大詞典》:五粟
粟土。适宜种植的上等优质土壤。
《國語辭典》:塌方  拼音:tā fāng
因地层结构不良、雨水冲刷或修筑上的缺陷,使道路、堤坝等旁边的陡坡或坑道、隧道的顶部突然坍塌。也称为「坍方」。
《国语辞典》:蹚土  拼音:tāng tǔ
在土质松软的地面上行走,尘埃扬起,称为「蹚土」。
《国语辞典》:海绵田(海绵田)  拼音:hǎi mián tián
含高量腐植质,土质松软平坦的田地。
《国语辞典》:落磐  拼音:luò pán
矿道中的大型岩块因土质松软而下落的现象。如:「煤矿的落磐,常造成人员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