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81,分7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图功
令图
图像
图牒
鸿图
失图
基图
一图
图写
图绘
应图
绘图
力图
膺图
本图
《漢語大詞典》:图功(圖功)
图谋建立功业。 唐 白居易 《赠写真者》诗:“迢递 麒麟阁 ,图功未有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任人不任法者,法既敝,虽圣智犹不足以图功。”
《漢語大詞典》:令图(令圖)
善谋;远大的谋略。左传·昭公元年:“臣闻君子能知其过,必有令图。令图,天所赞也。”隋书·梁睿传:“ 睿 上疏曰:‘窃以远抚长驾,王者令图;易俗移风,有国恒典。’”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人伦之本,王化之先,爰举令图,允资内辅,式表后妃之德,俾形邦国之风,兹《礼经》之大典也。”
《國語辭典》:图像(圖像)  拼音:tú xiàng
1.图绘形象。晋。傅咸〈画像赋〉:「既铭勒于钟鼎,又图像于丹青。」也作「图象」。
2.人物画像。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图像之威,䵝昧就灭。」也作「图象」。
分類:图像
《漢語大詞典》:图牒(圖牒)
亦作“ 图谍 ”。
(1).图籍表册。 汉 蔡邕 《上汉书十志疏》:“道至深微,不可独议。郎中 刘洪 密於用筭,故臣表上 洪 ,与共参思图牒。” 唐 白居易 《许昌县令新厅壁记》:“若其官邑之省置,风物之有亡,田赋之上下,盖存乎图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温州 雁荡山 ,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2).犹谱牒。 明 宋濂 《张氏谱图序》:“其迁 江阴 者,则不知始于何世,图谍丧漫,不可钩考。”
(3).指图谶。《北齐书·文宣帝纪》:“图谍潜藴,千祀彰明,嘉禎幽秘,一朝纷委,以表代德之期,用启兴邦之迹。”旧唐书·唐俭传:“明公日角龙庭, 李 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
《國語辭典》:鸿图(鴻圖)  拼音:hóng tú
1.远大的基业。多指帝业。《宋史。卷七○。律历志三》:「鸿图既建,五纬聚于奎躔,而镇星是主。」
2.远大的计画。如:「祝你鸿图大展。」也作「宏图」。
《國語辭典》:失图(失圖)  拼音:shī tú
1.失去主意。《文选。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悼心失图,泣血待旦。」《聊斋志异。卷八。嫦娥》:「宗大悲,恇然失图,无复情地。」
2.丧失。《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桂阳失图,窥窬神器。」《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一时间失脱了,抓寻不见,这一场烦恼非小,连性命都失图了。」
分類:失去主意
《漢語大詞典》:基图(基圖)
谓基业。图,指皇图。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吊王安石墓》:“ 四明 李照 以诗弔 王安石 墓云:‘…… 富 韩 国老缘谁去, 汴宋 基图自以摇。’”
分類:基业
《骈字类编》:一图(一图)
宋史乐志当为一图以宫统调以调统声令其次第宾主各有条理仍先作三图一各具琴之形体晖弦尺寸散声之位二附按声声律之位三附泛声声律之位列于宫调图前则览者晓然可为万世法矣又郑侠传窃闻南征北伐者以其胜捷之势山川之形为图来献料无一人以天下之民质妻鬻子斩桑坏舍流离逃散遑遑不给之状上闻者臣谨以逐日所见绘成一图但经眼目已可涕泣而况有甚于此者乎
《國語辭典》:图写(圖寫)  拼音:tú xiě
画物写貌,指绘画。《晋书。卷九二。文苑传。顾恺之传》:「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分類:绘画
《國語辭典》:图绘(圖繪)  拼音:tú huì
描绘人或物的形象。如:「他一时兴起,拿起画笔在素描册上图绘一番。」
《漢語大詞典》:应图(應圖)
(1).应合图谶。 汉 班固 《典引》:“若乃嘉穀灵草,奇兽神禽,应图合谍,穷祥极瑞者,朝夕坰牧。”《旧唐书·礼仪志三》:“天祚我 唐 , 武文 二后,应图受籙。洎于 高宗 ,重光累盛。”
(2).符合画像。《文选·曹植〈洛神赋〉》:“柔情绰态,媚於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李善 注:“应图,应画图也。”
《國語辭典》:绘图(繪圖)  拼音:huì tú
画出可供使用的图,如工程图、建筑图。
分類:绘图画图
《國語辭典》:力图(力圖)  拼音:lì tú
竭力谋求。如:「力图上进」、「力图生存」、「他力图改进作业方式,以谋求解决之道。」
《漢語大詞典》:膺图(膺圖)
承受瑞应之图。指帝王得国或嗣位。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 子婴 面櫬, 汉祖 膺图。” 南朝 陈 徐陵 《皇太子临辟雍颂》:“皇运勃啟,膺图受命。”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二》:“膺图当 舜 玉,嗣德受 尧 琴。” 唐 韩愈 《永贞行》:“嗣皇卓犖信英主,文如 太宗 武 高祖 。膺图受禪登明堂, 共 流 幽州 鯀 死 羽 。” 清 谭嗣同 《仁学》二:“是以揖让为征诛,揭竿斩木为受籙膺图也。”
《漢語大詞典》:本图(本圖)
本来的意图,本心。北齐书·王琳传:“虽本图不遂, 鄴 人亦以此重之,待遇甚厚。”隋书·李密传:“今者, 密 欲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諛顺意,又非 密 之本图。” 金 王若虚 《别家》诗:“到子身安是本图,何须身外觅浮虚。” 清 谭嗣同 《仁学》四二:“然则 中国 谋自强,益不容缓矣。名之曰‘自强’,则其责在己而不在人,故慎毋为復仇雪耻之説,以自乱其本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