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出版界  拼音:chū bǎn jiè
泛称以出版图书、刊物等为主的组织团体为「出版界」。
《国语辞典》:刮书背(刮书背)  拼音:guā shū bèi
图书装订时以普通胶装不用钉及穿线的方式。直接将书背刮破,使黏胶能渗入书背,等书背贴布后再黏上封面。
《國語辭典》:左图右史(左圖右史)  拼音:zuǒ tú yòu shǐ
形容四周都是书籍。比喻人嗜书好学或藏书丰富。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叙〉:「背山面湖,左图右史,于政馀,亲课之。」也作「左右图史」。
《漢語大詞典》:钻故纸堆
比喻埋头于陈旧的图书资料。例如:他成天地钻故纸堆,对于外面的事一点也不知道。
《国语辞典》:类码(类码)  拼音:lèi mǎ
分门别类,标识数码。大抵依图书十进分类法而扩大应用于学术、业务上。
《国语辞典》:版面设计(版面设计)  拼音:bǎn miàn shè jì
对于书报杂志等每一页进行设计,使得文字或图书能够适当分配而表达意念。
《国语辞典》:出版自由  拼音:chū bǎn zì yóu
人民在法律范围内,有印行及散布书籍、图书的权利与自由。
《国语辞典》:经摺装(经摺装)  拼音:jīng zhé zhuāng
一种图书的装裱形式。形式像现今的手摺,是用长条横幅每隔五至六行向左右反覆摺叠,首尾各加封皮而成,可以来回翻阅。释藏经典多用此法装裱。
《漢語大詞典》:杠杠
(1).在图书上画的线条。 李建彤 《刘志丹》第十八章:“你那条路线,只是地图上画的几个杠杠,真走一趟,不掉脑袋,也得拄双拐。”《花城》1981年第6期:“其中有一段话,她用钢笔画了双道杠杠。”
(2).制度条例规定的界限。《人民日报》1969.2.17:“如果一味等待上级机关把什么细微的‘杠杠’都给划好了再说……那么,党的政策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工作就不可能有生气。”如:这次调整工资,文件上有几个杠杠。
《漢語大詞典》:涵芬楼(涵芬樓)
上海 商务印书馆专贮善本图书的藏书楼名。1932年在 日本 帝国主义发动的“一二八”侵略战争中被焚毁。
《國語辭典》:编审(編審)  拼音:biān shěn
1.编辑审查书刊、剧本等。
2.媒体事业单位中编辑审查书刊、剧本等的工作人员。
《國語辭典》:别史(別史)  拼音:bié shǐ
一种史书体裁。介于正史和杂史之间,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书。如唐高峻的《高氏小史》、宋吕祖谦的《新唐书略》等。
《國語辭典》:包背装(包背裝)  拼音:bāo bèi zhuāng
一种图书装订法。从蝴蝶装演变而来,始于元,盛行于明清。装法是将书叶的正面正折,以叶边为背,用棉纸粘裹装订成册,与线装书的凿孔穿线装法不同。
《漢語大詞典》:道家蓬莱山(道家蓬萊山)
(1). 后汉 东观 的别名。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 康 遂荐 章 入 东观 为校书郎。” 李贤 注:“ 老子 为守臧吏,復为柱下史,四方所记文书皆归柱下。事见史记。言 东观 经籍多也。 蓬莱 ,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録并皆在焉。”
(2).指中央政府藏庋图书典籍之所。 宋 陆游 《入秋游山赋诗》之三:“ 周南 太史公 ,道家 蓬莱山 ,尘凡不可料,亦復居其间。”
《漢語大詞典》:初版本
谓第一版印行的图书。 杨沫 《〈青春之歌〉再版后记》:“修改本和初版本比较,有许多地方不同。”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关于 梁建 这个人物的描写,新版本和初版本比较起来,有很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