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杞国忧
     
青天坠
 
忧天倾
 
杞忧天坠
 
忧天语
 
杞天坠地
 
人忧杞国天
 
天堕忧
 
天坠杞人忧
 
杞人思
  
杞在崩
 

《列子集释》卷一〈天瑞篇〉~30~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简释

杞天:喻无谓之忧。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例句

方伯骤勤王,杞人亦忧天。 储光羲 奉别长史庾公太守徐公应召

欲遂东人幸,宁虞杞国忧。 刘禹锡 敬宗睿武昭悯孝皇帝挽歌三首之二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李白 梁甫吟

庙算高难测,天忧实在兹。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杞国忧寻悟,临邛渴自加。 薛能 西县途中二十韵

杞天崩,雷腾腾,桀非尧是何足凭。 赵牧 对酒

典故
万国执玉
 
禹会群方

相关人物
夏禹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八〈哀公·传七年〉~009~
季康子欲伐邾。乃飨大夫以谋之。子服景伯曰。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国不信。伐小国不仁。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失二德者。危将焉保。孟孙曰。二三子以为何如。恶贤而逆之。对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今其存者。无数十焉。唯大不字小。小不事大也。知必危。何故不言。鲁德如邾。而以众加之。可乎。不乐而出。秋伐邾。及范门。犹闻钟声。大夫谏。不听。茅成子请告于吴。不许。曰。鲁击柝闻于邾。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何及于我。且国内岂不足。成子以茅叛。师遂入邾。处其公宫。众师昼掠。邾众保于绎。师宵掠。以邾子益来。献于亳社。囚诸负瑕。负瑕故有绎。邾茅夷鸿以束帛乘韦。自请救于吴。曰。鲁弱晋而远吴。冯恃其众而背君之盟。辟君之执事。以陵我小国。邾非敢自爱也。惧君威之不立。君威之不立。小国之忧也。若夏盟于鄫衍。秋而背之。成求而不违。四方诸侯。其何以事君。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邾赋六百乘。君之私也。以私奉贰。唯君图之。吴子从之。晋·杜预注:「诸大夫对也。诸侯执玉,附庸执帛。涂山,在寿春东北。」
典故
魏国访先生


《战国策》卷三十二《宋卫策》
卫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见。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诺。」乃见魏王曰:「臣闻秦出兵,未知其所之。秦、魏交而不脩之日久矣。愿王博事秦,无有佗计。」魏王曰:「诺。」客趋出,至郎门而反曰:「臣恐王事秦之晚。」王曰:「何也?」先生曰:「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今王缓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奚以知之?」「卫客曰,事王三年不得见。臣以是知王缓也。」魏王趋见卫客。

例句

高谭魏国访先生,修刺平原过内史。 韩翃 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

典故 
相关人物
魏武侯


《史记》卷六十五《吴起列传》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例句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李益 同崔邠登鹳雀楼

舜城风土临清庙,魏国山川在白楼。 杨巨源 酬卢员外

典故
吴王旧国


《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下〉~666~
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自寿梦称王六世,阖庐举伍子胥、孙武为将,战胜攻取,兴伯名于诸侯。至子夫差,诛子胥,用宰嚭,为粤王句践所灭。
典故
无国要孟子

相关人物
孟子


《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2434~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例句

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杜牧 杜秋娘诗

典故
无诸国


《史记》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2979~
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所谓鄱君者也,从诸侯灭秦。当是之时,项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
典故
五花结队
 
五家车马如水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国忠
 
杨玉环(杨贵妃)


《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列传上·玄宗杨贵妃〉~279~
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瑟瑟珠翠,璨芳馥于路。
《杨太真外传》
上每年冬十月,幸华清宫,常经冬还宫阙,去即与妃同辇。华清宫有端正楼,即贵妃梳洗之所;有莲花汤,即贵妃澡沐之室。国忠赐第在宫东门之南,虢国相对。韩国、秦国,甍栋相接。天子幸其第,必过五家,赏赐燕乐。扈从之时,每家为一队,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相映,口百花之焕发。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灿于路歧可掬。曾有人俯身一窥其车,香气数日不绝。驼马千馀头匹。以剑南旌节器仗前驱。出有饯饮,还有软脚。远近饷遗珍玩狗马,阉侍歌儿,相望于道。
典故
西山八诏
 
西山八国平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韦皋列传〉~3822~
贞元元年,拜检校户部尚书,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剑南西川节度使,代张延赏。……九年,朝廷筑盐州城,虑为吐蕃掩袭,诏皋出兵牵维之。乃命大将董?、张芬出西山及南道,破峨和城、通鹤军。吐蕃南道元帅论莽热率众来援,又破之,杀伤数千人,焚定廉城。凡平堡栅五十馀所,以功进位检校右仆射。皋又招抚西山羌女、诃陵、白狗、逋租、弱水、南水等八国酋长,入贡阙廷。十一年九月,加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兼云南安抚等使。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上〈南蛮列传上·南诏上〉~6267~
南诏,或曰鹤拓,曰龙尾,曰苴咩,曰阳剑。本哀牢夷后,乌蛮别种也。夷语王为「诏」。其先渠帅有六,自号「六诏」,曰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兵埒,不能相君,蜀诸葛亮讨定之。蒙舍诏在诸部南,故称南诏。居永昌、姚州之间,铁桥之南,东距爨,东南属交趾,西摩伽陀,西北与吐蕃接,南女王,西南骠,北抵益州,东北际黔、巫。王都羊苴咩城,别都曰善阐府。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中〈南蛮列传中·南诏下〉~6290~
诏徙天平军高骈领西川节度使,乃奏:「蛮小丑,势易制。而蜀道险,馆饟穷覂。今左神策所发长武、河东兵多,用度繁广。且彼皆扼制羌戎,不可以弛备。」诏乃罢长武等兵。骈至不淹月,阅精骑五千,逐蛮至大度河,夺铠马,执酋长五十斩之,收邛崃关,复取黎州,南诏遁还。骈召景复责大度河之败,斩以徇。戍望星、清溪等关。南诏惧,遣使者诣骈结好,而踵出兵寇边,骈斩其使。初,安南经略判官杜骧为蛮所俘,其妻,宗室女也,故酋龙使奉书丐和。骈答曰:「我且将百万众至龙尾城问尔罪。」酋龙大震。自南诏叛,天子数遣使至其境,酋龙不肯拜,使者遂绝。骈以其俗尚浮屠法,故遣浮屠景仙摄使往,酋龙与其下迎谒且拜,乃定盟而还。遣清平官酋望赵宗政、质子三十入朝乞盟,请为兄弟若舅甥。诏拜景仙鸿胪卿、检校左散骑常侍。骈结吐蕃尚延心、嗢末鲁耨月等为间,筑戎州马湖、沐源川、大度河三城,列屯拒险,料壮卒为平夷军,南诏气夺。酋龙恚,发疽死,伪谥景庄皇帝。子法嗣,改元贞明、承智、大同,自号大封人。……先是,有时傍、矣川罗识二族,通号「八诏」。时傍母,归义女也。其女复妻閤罗凤。初,咩罗皮之败,时傍入居邆川州,诱上浪千馀,势稍张,为閤罗所猜,徙置白厓城。后与矣川罗识诣神川都督求自立为诏,谋泄被杀,矣川罗识奔神川,都督送之罗些城。
典故
夏姬灭国

相关人物
夏姬


《国语》卷十七〈楚语上·蔡声子论楚材晋用〉~539~
昔陈公子夏为御叔娶于郑穆公,生子南。子南之母乱陈而亡之,使子南戮于诸侯。庄王既以夏氏之室赐申公巫臣,则又畀之子反,卒于襄老。襄老死于邲,二子争之,未有成。恭王使巫臣聘于齐,以夏姬行,遂奔晋。

例句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杜牧 杜秋娘诗

典故
萧相国
 
萧丞相
   
汉庭萧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萧何

参考典故
萧何律


《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语在淮阴事中。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

例句

知己酂侯在,应怜脱粟人。 刘长卿 送裴郎中贬吉州

夫子墙还峻,酂侯宅过谦。 姚合 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

皆经内史力,继得酂侯功。 孟郊 赠转运陆中丞

妄比酂侯功蔑尔,每怀疏傅意悠然。 李逢吉 酬致政杨祭酒见寄

汉家萧相国,功盖五诸侯。 李颀 赠别张兵曹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杜甫 洗兵马

势惬宗萧相,材非一范雎。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奉寄薛尚书颂德怀斐然之作三十韵

请问汉家功第一,麒麟阁上识酂侯。 杨巨源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之二

桂壁朱门新邸第,汉家恩泽问酂侯。 杨巨源 长安春游

洛阳居守寄酂侯,君著貂冠参运筹。 独孤及 自东都还濠州奉酬王八谏议见赠

诏下酂侯幕,徵贤宠上勋。 皎然 奉送陆中丞长源诏徵入朝

珠履旧参萧相国,䌽衣今佐晋司空。 罗隐 淮南送节度卢端公将命之汴州端公常为汴相公从事

酂侯为国亲箫鼓,堂上神筹更布兵。 萧遘 和王侍中谒张恶子庙

灞陵谁宠葬,汉主念萧何。 钱起 故相国苗公挽歌

酂侯方继业,潘令且闲居。 韦应物 赠萧河南

傅说明殷道,萧何律汉刑。 高适 留上李右相

马毛不汗东方靖,行见萧何第一勋。 鲍溶 和淮南李相公夷简平淄青回军之作

教闻清净萧丞相,计立安危范大夫。 鲍溶 淮南卧病闻李相夷简移军山阳以靖东寇感激之下因抒长句

典故
须句国


《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晋·杜预注:「四国,伏羲之后,故主其祀。任,今任城县也。颛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须句在东平须昌县西北。」

典故
相关人物
胡毋辅之


《晋书》卷四十九《胡毋辅之传》
胡毋辅之字彦国,泰山奉高人也。高祖班,汉执金吾。父原,练习兵马,山涛称其才堪边任,举为太尉长史,终河南令。辅之少擅高名,有知人之鉴。性嗜酒,任纵不拘小节。与王澄、王敦、庾敱俱为太尉王衍所昵,号曰四友。澄尝与人书曰:「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

例句

淳于炙輠,彦国吐屑。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士蔿
 
夷吾
 
晋献公
 
重耳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五年〉~206~
初,晋侯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蔿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脩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例句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杜甫 草堂

典故
于家决狱

相关人物
于定国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于定国〉~304~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

例句

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刘长卿 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

《漢語大詞典》:忧天(憂天)
担心天塌下来。喻多余的顾虑。亦以喻忧虑国家危亡。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和林卿韵》词之二:“畴昔忧天,如今怀土,田舍鸡肥社酒香。” 清 方文 《移尊过万茂先兼悼苏武子》诗:“华髮萧疎将蹈海,朱颜憔悴为忧天。” 清 魏源 《〈公羊春秋〉论下》:“忧天悯人不得已之心,百世如将见之。” 清 黄遵宪 《述怀》诗:“时时发狂疾,痛洒忧天泪。”参见“ 杞人忧天 ”。
《國語辭典》:杞人忧天(杞人憂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古时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因而寝食难安。典出《列子。天瑞》。后比喻无谓的忧虑。《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孽海花》第六回:「正盼他们互建奇勋,为书生吐气,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著急。」也作「杞国忧天」、「杞人之忧」。
《國語辭典》:杞人忧天(杞人憂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古时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因而寝食难安。典出《列子。天瑞》。后比喻无谓的忧虑。《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孽海花》第六回:「正盼他们互建奇勋,为书生吐气,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著急。」也作「杞国忧天」、「杞人之忧」。
《国语辞典》:杞天  拼音:qǐ tiān
无谓的烦恼。参见「杞人忧天」条。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论男儿壮怀须自吐,肯空向杞天呼!」
《國語辭典》:杞忧(杞憂)  拼音:qǐ yōu
比喻无谓的忧虑。参见「杞人忧天」条。明。李贽〈答周柳塘书〉:「此皆平日杞忧太重之故,吾独憾山农不能终身滚滚也。」清。李渔《十二楼。合影楼。第二回》:「家范固严,杞忧亦甚。」
《國語辭典》:杞人忧天(杞人憂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古时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因而寝食难安。典出《列子。天瑞》。后比喻无谓的忧虑。《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孽海花》第六回:「正盼他们互建奇勋,为书生吐气,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著急。」也作「杞国忧天」、「杞人之忧」。
《漢語大詞典》:天忧(天憂)
谓担忧天坠。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庙算高难测,天忧实在兹。” 仇兆鳌 注:“天忧,用《列子》 杞 人忧天崩事。”参见“ 杞人忧天 ”。
《國語辭典》:杞人忧天(杞人憂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古时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因而寝食难安。典出《列子。天瑞》。后比喻无谓的忧虑。《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孽海花》第六回:「正盼他们互建奇勋,为书生吐气,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著急。」也作「杞国忧天」、「杞人之忧」。
《國語辭典》:杞国忧天(杞國憂天)  拼音:qǐ guó yōu tiān
比喻无谓的忧虑。参见「杞人忧天」条。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六。本朝杂记下》:「尝作昭陵挽词云:『尧民丧考无生意,杞国忧天有坏时。』」
《漢語大詞典》:魏国山川(魏國山川)
见“ 魏国山河 ”。
《漢語大詞典》:魏国山河(魏國山河)
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武侯 浮 西河 而下,中流,顾而谓 吴起 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唐 李益 《同崔邠登鹳雀楼》诗:“ 汉 家簫鼓空流水, 魏国 山河半夕阳。”亦作“ 魏国山川 ”。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 舜城 风土临清庙, 魏国 山川在 白楼 。”
《漢語大詞典》:魏国山河(魏國山河)
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武侯 浮 西河 而下,中流,顾而谓 吴起 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唐 李益 《同崔邠登鹳雀楼》诗:“ 汉 家簫鼓空流水, 魏国 山河半夕阳。”亦作“ 魏国山川 ”。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 舜城 风土临清庙, 魏国 山川在 白楼 。”
《国语辞典》:萧何(萧何)  拼音:xiāo hé
人名。(?~西元前193)汉初沛人,佐高祖定天下,论功第一,封酂侯。汉初律令多出其手。卒谥文终。
《漢語大詞典》:酂侯(酇侯)
亦作“鄼侯”。 汉 萧何 的爵号。 何 在 楚 汉 相争中,佐 高祖 ,守 关中 ,转漕给军,兵不乏食,因以致胜。 高祖 即位,论功行赏,评为第一,封 酇侯 。 唐 皎然 诗式·三不同语意势:“ 酇侯 务在匡佐,不暇采诗。” 宋 苏辙 《因旧》诗:“ 酇侯 念子孙,不处高閈閎。” 清 宋琬 《行路难》诗:“家家少牢祀 鄼侯 ,有儿莫读天人策。” 清 赵翼 《漂母祠》诗:“ 淮阴 生平一知己,相国 酇侯 而已矣。”
《国语辞典》:彦国吐屑(彦国吐屑)  拼音:yàn guó tǔ xiè
晋代胡毋辅之,字彦国。生性不拘小节,时出妙语。友人王澄曾与人书曰:「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见《晋书。卷四九。胡毋辅之传》。
《國語辭典》:一国三公(一國三公)  拼音:yī guó sān gōng
春秋时晋献公命士蔿为重耳和夷吾筑城,士蔿敬守君命,但为免除后患,只得草率完工,赋诗:「孤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典出《左传。僖公五年》。后比喻政令出于多门,事权不统一,使人无所适从。唐。刘子元〈上萧至忠论史书〉:「十羊九牧,其命难行,一国三公,适从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