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离乡(離鄉)  拼音:lí xiāng
离开家乡。如:「他离乡后音讯全无,现况如何,无从得知。」《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其有因饥逐食,离乡去土,悉听复业,蠲课五年。」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二首之一:「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國語辭典》:东周(東周)  拼音:dōng zhōu
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
《漢語大詞典》:四辅(四輔)
(1).官名。相传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书·洛诰有“四辅”之称。《益稷》有四邻,史记·夏本纪作“四辅”。至尚书大传、 贾谊 新书始有疑、承、辅、弼(新书作道、弼、辅、承)为“四辅”之说,皆出于 秦 汉 间人的依托。至 王莽 托古改制,置四辅以配三公,又为其子置师疑、傅承、阿辅、保拂(弼)之官。 明太祖 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辅”。参阅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三礼问目答全藻问》
(2).国都附近的州郡。 唐 开元 中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即 同 、 华 、 岐 、 蒲 四州。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类·四辅。 宋 崇宁 间所置四辅郡,以 颍昌府 为南辅, 襄邑县 为东辅, 郑州 为西辅, 澶州 为北辅。见宋史·徽宗纪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史记·天官书:“犯四辅,辅臣诛。” 司马贞 索隐:“四辅,房四星也。房以辅心,故曰四辅。”
(4).星名。指东蕃四星。晋书·天文志上:“东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也;第四星曰上将:亦曰四辅也。”
(5).星名。指极星旁的四星,亦称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去极星各四度。”
《國語辭典》:迁都(遷都)  拼音:qiān dū
迁移国都。《文选。班固。东都赋》:「迁都改邑,有殷宗中兴之则焉。」《三国演义》第七五回:「倘彼率兵直至许都,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
《國語辭典》:叩关(叩關)  拼音:kòu guān
1.敲门请求进入。《汉书。卷六七。梅福传》:「昔秦武王好力,任鄙叩关自鬻;缪公行伯,繇余归德。」也称为「扣边」。
2.攻打关卡,进犯他国。《文选。贾谊。过秦论》:「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國語辭典》:镐京(鎬京)  拼音:hào jīng
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沣河东岸,简称为「镐」。为周武王建都的地方。也称为「西都」、「宗周」。
《漢語大詞典》:脩门(脩門)
原指 楚 都 郢 之城门,后常用以指代国都之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脩门些。” 王逸 注:“脩门, 郢 城门也。”一本作“ 修门 ”。 宋 曾巩 《丁元珍挽词》之一:“旧学资详正,新仪属讨论。谁怜一麾出,终不反脩门。” 宋 张元干 《陇头泉》词:“事大谬,转头流落,徒走出脩门。”
分類:城门国都
《國語辭典》:建都  拼音:jiàn dū
建立首都。《文选。班固。东都赋》:「立号高邑,建都河洛。」《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
《漢語大詞典》:制国(制國)
(1).划分国都城郭的区域。国语·齐语:“ 管子 於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 韦昭 注:“国,国都城郭之域也。”
(2).执掌国政。孔丛子·公仪:“逆臣制国,弗能以其众死,而逃之,此罪诛之人也。”
《漢語大詞典》:日畿
亦称“ 日围 ”。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地下:“天子之畿方千里,象日月径围,故曰日畿,又曰日围。” 宋 汪藻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诗之一:“戎马窥天堑,边烽断日畿。百年 淮海 地,回首復成非。”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天枢夹杓垣,日畿络雄幕。”
《漢語大詞典》:京辅(京輔)
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 丹阳 京辅,远近攸则; 吴兴 衿带,实惟股肱。” 宋 范仲淹 《谢依所乞依旧知邓州表》:“臣以本朝盛德,优礼近臣,多处京辅之间,以存国体之重。” 明 高启 《君子有所思行》:“骋望京辅地,金城千里餘。”
《漢語大詞典》:迁国(遷國)
迁移国都。易·益:“利用为依迁国。” 孔颖达 疏:“用此道以依人而迁国者,人无不纳,故曰利用为依迁国也。” 元施惠《幽闺记·罔害皤良》:“见説仁君迁都避,纷纷从者如归市。你道效死而民勿去,这等拘守之言,怎及得迁国图存之计?”
分類:迁移国都
《漢語大詞典》:杖国(杖國)
《礼记·王制》:“七十杖於国。”谓七十岁可拄杖行于都邑、国都。后作七十岁的代称。 唐 上官仪 《代刘幽州请致仕表》:“钟漏已殫,齿歷云暮,杖国之年斯及,夜行之惧载深。”参见“ 杖家 ”。
《漢語大詞典》:杖家
谓拄杖行于家。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因以为五十岁的代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刘钟宛 ﹞国初以秘书院学士抚 山东 ,旋晋秩工部侍郎,告归八年,方值杖家之岁。”
《國語辭典》:京县(京縣)  拼音:jīng xiàn
旧称国都所在的县。如大兴县、宛平县。《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自畿内徙畿外,自京县徙馀县,皆有禁。」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胡虏潜京县,官军拥贼壕。」
分類:国都京畿
《漢語大詞典》:京门(京門)
国门。指国都。 唐 王昌龄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诗:“京门望 西岳 ,百里见郊树。”
分類:国门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