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77,分112页显示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避殿损膳
避宫殿
避朝变服
比较教育
半殖民地
半封建
保护国
保护价格
保护贸易
保加利亚
德意志帝国
地方分权
地大物博
地价税
大和国家
《漢語大詞典》:避殿损膳(避殿損膳)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并损减常膳,表示责罚自己的过失,以期消灾除难。 宋 李纲 《贴黄奏议》:“避殿损膳,告于天地宗庙社稷,所以畏天戒也。” 宋 赵升 朝野类要·典礼:“避殿损膳:昔时水旱祈祷未应,并天变星象,边鄙未寧,则圣上有避正殿、减常膳之谦礼。”宋史·徽宗纪二:“﹝ 崇寧 五年﹞乙巳,以星变避殿损膳,詔求直言闕政。”
《漢語大詞典》:避宫殿
谓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 汉 刘向 说苑·辨物:“ 晏子 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 河伯 共忧,其幸而雨乎!’”参见“ 避正殿 ”。
《漢語大詞典》:避正殿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 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 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避正堂 ”、“ 避正寝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 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
《漢語大詞典》:避朝变服(避朝變服)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罢朝贺,变服饰,表示责罚自己的过失,以期消灾除难。宋史·食货志上六:“ 仁宗 、 英宗 ,一遇灾变,则避朝变服,损膳彻乐。”
《漢語大詞典》:比较教育
研究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的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的教育制度,探讨教育的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预测,以便根据本国的条件进行取长补短,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漢語大詞典》:半殖民地
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自从世界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 以后,腐朽的 中国 封建社会即逐渐解体而沦为半殖民地。” 冰心 《再寄小读者》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一个一个地独立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半封建
封建国家遭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原来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毛泽东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上述这些情形……就是把一个封建的 中国 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 中国 的血迹斑斑的图画。”
《國語辭典》:保护国(保護國)  拼音:bǎo hù guó
一种殖民地。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致使国家无自理内政、外交之权,需受他国保护监督者,即称为「保护国」。如:「西班牙曾经是许多南美国家的保护国。」《大马扁》第一六回:「那王照本不明外国保护国事犯的例,只道自己是有罪的人,不敢见客,任由康、梁安置。」也称为「被保护国」。
《漢語大詞典》:保护价格
为保护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利益,由国家制定一定限额(上限或下限)并确保其实现的价格。例如,为保护农民利益,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格,以补偿生产成本并有一定收益;对某些在边远地区销售的工业品(如食盐)规定最高限价,以保护边远地区消费者的利益。
《國語辭典》:保护贸易(保護貿易)  拼音:bǎo hù mào yì
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以限制他国输出产品进口所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包括课税、配额或行政措施等方式。参见「保护主义」条。
《國語辭典》:保加利亚(保加利亞)  拼音:bǎo jiā lì yà
Bulgaria
国名。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部。参见「保加利亚共和国」条。
《漢語大詞典》:德意志帝国
1871年普鲁士王国经过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后建立的国家。由二十二个德意志邦国、三个自由市和帝国行省阿尔萨斯洛林组成。各邦享有广泛的自主权。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普鲁士首相为帝国宰相。设有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在德国十一月革命中被推翻。
《國語辭典》:地方分权(地方分權)  拼音:dì fāng fēn quán
在不适于中央法令统治的地区,国家将一部分政权赋予地方政府,而中央政府仅处于监督地位的政治体制。相对于中央集权而言。
《國語辭典》:地大物博  拼音:dì dà wù bó
博,多、丰富。地大物博形容土地广大,物产丰富。《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也作「地大物丰」。
《國語辭典》:地价税(地價稅)  拼音:dì jià shuì
依土地价格课徵的税。
《漢語大詞典》:大和国家
日本古代奴隶制国家。公元3世纪兴起于本州中部大和(今奈良)地区。5世纪统一日本。统治者初称“大王”,后改称“天皇”。实行部民制。后豪族专权,皇权衰落。645年大化改新后,确立天皇统治,日本进入封建时代,大和时代结束。大和国家与中国积极发展关系,中国文化陆续传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