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虎门(虎門)
(1).古代王宫的路寝门。《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郑玄 注:“虎门,路寝门也。王日视朝於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左传·昭公十年》:“ 子良 曰:‘先得公, 陈 鲍 焉往?’遂伐虎门。”
(2).国子学的别称。《周礼·地官·师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后世遂以虎门之左为国子学所在地,而以“虎门”为国子学的别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子才 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魏书·刘芳传》:“ 蔡氏 《劝学篇》云:‘ 周 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 周 师氏。” 章炳麟 《原儒》:“局之类名,蹴鞠弋道近射,歷谱近数,调律近乐,犹虎门之儒所事也。”按, 清 孙诒让 曰:师氏教国子于小学,在王宫南之左(即皋门内之左也)。其居虎门左司王朝,则专据朝位言之,不涉教学之事。如 孙 说,则以虎门为国子学者,误。参阅《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清 孙诒让 正义。
(3).地名。一曰 虎头门 。在 广东省 东莞市 西南,扼 珠江 出海之口,东有 大虎山 ,西有 小虎山 ,两山相对如门,故名。 中 外船舶之入 广州 者,必由 香港 入 珠江 ,经 虎门 ,始达 广州 。 清 道光 年间, 林则徐 曾在此焚毁鸦片,并痛击 英国 侵略军。
(2).国子学的别称。《周礼·地官·师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后世遂以虎门之左为国子学所在地,而以“虎门”为国子学的别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子才 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魏书·刘芳传》:“ 蔡氏 《劝学篇》云:‘ 周 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 周 师氏。” 章炳麟 《原儒》:“局之类名,蹴鞠弋道近射,歷谱近数,调律近乐,犹虎门之儒所事也。”按, 清 孙诒让 曰:师氏教国子于小学,在王宫南之左(即皋门内之左也)。其居虎门左司王朝,则专据朝位言之,不涉教学之事。如 孙 说,则以虎门为国子学者,误。参阅《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清 孙诒让 正义。
(3).地名。一曰 虎头门 。在 广东省 东莞市 西南,扼 珠江 出海之口,东有 大虎山 ,西有 小虎山 ,两山相对如门,故名。 中 外船舶之入 广州 者,必由 香港 入 珠江 ,经 虎门 ,始达 广州 。 清 道光 年间, 林则徐 曾在此焚毁鸦片,并痛击 英国 侵略军。
《漢語大詞典》:六馆(六館)
(1).国子监之别称。 唐 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 宋 元 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但后世仍以六馆指国子监。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於是太学六馆之士百餘人,又以 蕃 之义行,言於司业 阳先生 城 ,请諭留 蕃 。” 明 宋濂 《送国子正苏君还金华山中序》:“ 平仲 将行,率六馆之士祖饯於 龙江 之上。” 清 冯桂芬 《改建正谊书院记》:“书院始於 唐明皇 建丽正书院。盖六馆之属,与今书院异。”
(2).谓 清 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清 梅曾亮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李公墓碑》:“輶车风驰,入我包匭,成均大师,六馆咏歌。”
(2).谓 清 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清 梅曾亮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李公墓碑》:“輶车风驰,入我包匭,成均大师,六馆咏歌。”
《國語辭典》:三学(三學) 拼音:sān xué
佛教用语。梵语śikṣā-traya的意译。指修行者应该修学的三方面教法。即戒学、定学、慧学。三学同时也含括佛法的全部内容。唐。道宣〈大恩寺释玄奘传论〉:「至如三学盛典,惟诠行旨;八藏微言,宗开词义。」
《漢語大詞典》:虎闱(虎闈)
(1).古时国子学的代称。因其地在虎门之左,故有是称。《魏书·世宗纪》:“虎闈闕唱演之音,四门絶讲诵之业。”《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出龙楼而问竖,入虎闈而齿胄。” 李善 注:“《周礼》曰:‘师氏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 李周翰 注:“虎闈,教国子之学所也。”
(2).犹虎门。 唐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脱身鳧舄里,载笔虎闈前。”参见“ 虎门 ”。
(2).犹虎门。 唐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脱身鳧舄里,载笔虎闈前。”参见“ 虎门 ”。
《漢語大詞典》:虎门(虎門)
(1).古代王宫的路寝门。《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郑玄 注:“虎门,路寝门也。王日视朝於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左传·昭公十年》:“ 子良 曰:‘先得公, 陈 鲍 焉往?’遂伐虎门。”
(2).国子学的别称。《周礼·地官·师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后世遂以虎门之左为国子学所在地,而以“虎门”为国子学的别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子才 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魏书·刘芳传》:“ 蔡氏 《劝学篇》云:‘ 周 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 周 师氏。” 章炳麟 《原儒》:“局之类名,蹴鞠弋道近射,歷谱近数,调律近乐,犹虎门之儒所事也。”按, 清 孙诒让 曰:师氏教国子于小学,在王宫南之左(即皋门内之左也)。其居虎门左司王朝,则专据朝位言之,不涉教学之事。如 孙 说,则以虎门为国子学者,误。参阅《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清 孙诒让 正义。
(3).地名。一曰 虎头门 。在 广东省 东莞市 西南,扼 珠江 出海之口,东有 大虎山 ,西有 小虎山 ,两山相对如门,故名。 中 外船舶之入 广州 者,必由 香港 入 珠江 ,经 虎门 ,始达 广州 。 清 道光 年间, 林则徐 曾在此焚毁鸦片,并痛击 英国 侵略军。
(2).国子学的别称。《周礼·地官·师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后世遂以虎门之左为国子学所在地,而以“虎门”为国子学的别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子才 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魏书·刘芳传》:“ 蔡氏 《劝学篇》云:‘ 周 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 周 师氏。” 章炳麟 《原儒》:“局之类名,蹴鞠弋道近射,歷谱近数,调律近乐,犹虎门之儒所事也。”按, 清 孙诒让 曰:师氏教国子于小学,在王宫南之左(即皋门内之左也)。其居虎门左司王朝,则专据朝位言之,不涉教学之事。如 孙 说,则以虎门为国子学者,误。参阅《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清 孙诒让 正义。
(3).地名。一曰 虎头门 。在 广东省 东莞市 西南,扼 珠江 出海之口,东有 大虎山 ,西有 小虎山 ,两山相对如门,故名。 中 外船舶之入 广州 者,必由 香港 入 珠江 ,经 虎门 ,始达 广州 。 清 道光 年间, 林则徐 曾在此焚毁鸦片,并痛击 英国 侵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