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贤辟(賢辟)
贤明的国君。《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传世二十,歷载四百,贤辟相承,哲王继轨,徽猷冠于玄古,高范焕乎畴昔。”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刺诗半于变《雅》。何诗人之责备贤辟若此哉?”
分類:贤明国君
《国语辞典》:杨行密(杨行密)  拼音:yáng xíng mì
人名。(西元852~905)字化源。五代吴国开国君主。庐州合肥人。少为群盗,占据庐州,唐昭宗拜为淮南节度使,封吴王,悉有淮南江东地,在位十五年。后其子溥称帝,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漢語大詞典》:国位(國位)
国君之位。韩非子·难势:“今以国位为车,以势为马,以号令为轡,以刑罚为鞭荚。”
分類:国君
《漢語大詞典》:公袭(公襲)
国君死后敛尸的衣服。礼记·杂记上:“公袭:卷衣一,玄端一,朝服一,素积一,纁裳一,爵弁二,玄冕一,褒衣一。朱緑带,申加大带於上。”
分類:国君衣服
《漢語大詞典》:焚榇(焚櫬)
烧掉棺木。古代受降仪式。交战两国君之战败者舆榇乞降,表示接受诛杀;战胜者焚榇,表示宽大而赦免其死罪。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艾 至 成都 , 禪 率太子诸王及羣臣六十餘人面缚舆櫬诣军门, 艾 执节解缚焚櫬,受而宥之。”晋书·王濬传:“ 濬 躬解其缚,受璧焚櫬,送于京师。”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北齐 魏收 《檄梁文》:“当使焚櫬而出,拂席相待。”
《漢語大詞典》:十二公
春秋所载 鲁国 的十二个国君,即 隐公 、 桓公 、 庄公 、 闵公 、 僖公 、 文公 、 宣公 、 成公 、 襄公 、 昭公 、 定公 、 哀公 。汉书·儒林传序:“﹝ 孔子 ﹞因 鲁 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 文 武 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庄子·天道“﹝ 孔子 ﹞往见 老耼 而 老耼 不许,於是繙十二经以説” 唐 陆德明 释文:“又一云:春秋,十二公经也。”
《國語辭典》:骊戎(驪戎)  拼音:lí róng
国名。周时国名,姬姓,男爵,故城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
《漢語大詞典》:七术(七術)
(1).指国君驾驭群臣的七种方法。韩非子·内储说上:“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詔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
(2).指 越 大夫 文种 教 句践 伐 吴 的七种策略。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人或谗 种 且作乱, 越王 乃赐 种 剑曰:‘子教寡人伐 吴 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 吴 ,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种 遂自杀。” 张守节 正义:“《越絶》云:‘九术:一曰尊天事鬼;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糴粟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臺,以尽其财,以疲其力;六曰贵其諛臣,使之易伐;七曰彊其諫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利;九曰坚甲利兵以承其弊。’”
(3).指 鬼谷子 用兵七法。即威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腾文·七术:“威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腾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鷙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参阅鬼谷子·本经阴符
《漢語大詞典》:东瑟(東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 ﹞与 秦王 会 澠池 。 秦王 饮酒酣,曰:‘寡人窃闻 赵王 好音,请奏瑟。’ 赵王 鼓瑟。” 赵 在 秦东 。后因以“东瑟”谓国君受辱。 晋 潘岳 《西征赋》:“耻东瑟之偏鼓,提西缶而接刃。” 晋 卢谌 《览古》诗:“西缶终双击,东瑟不隻弹。”
分類:国君受辱
《漢語大詞典》:成辟
成为国君。逸周书·世俘:“维四月乙未日, 武王 成辟,四方通 殷 命,有国。” 朱右曾 校释:“ 武王 既归,成天下君,乃颁克 殷 之命于列邦。”
分類:国君
《国语辞典》:隋文帝  拼音:suí wén dì
帝号。隋朝开国君主杨坚的帝号。参见「杨坚」条。
《国语辞典》:鲁隐公(鲁隐公)  拼音:lǔ yǐn gōng
春秋鲁国国君,名息姑,为鲁惠公长庶子。在位十一年,后为公子翚所弑,谥隐,故称为「鲁隐公」。孔子作《春秋》,即自鲁隐公元年始。
《国语辞典》:齐宣王(齐宣王)  拼音:qí xuān wáng
战国时齐国国君。(?~西元前324年)名辟疆,齐威王之子。曾击魏救韩,喜文学游说之士。在位十九年,卒谥宣。
《国语辞典》:齐威王(齐威王)  拼音:qí wēi wáng
战国时齐国国君。(?~西元前343年),名因齐,齐桓公田午之子。曾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齐国大治,诸侯不敢加兵于齐者二十馀年。自称为王,在位三十六年,卒谥威。
《漢語大詞典》:赞币(贊幣)
古礼,祭祀时,大夫帮助国君拿币,供君取以祭神。礼记·礼器:“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 孔颖达 疏:“於时须告神以杀牲,大夫则赞佐执币而从君,君乃用币以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