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拘泥  拼音:jū nì
固执于个人的想法而不知变通。宋。朱熹〈答陆子静书〉:「今必如此拘泥,强生分别。」《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不存拘泥,方好讲到自由。」
《國語辭典》:滞固(滯固)  拼音:zhì gù
固执不通。《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论曰:「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直,甚者失之滞固,然专经之士为多。」
分類:固执变通
《漢語大詞典》:强愎
亦作“彊愎”。 刚愎,倔强固执。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恃宠强愎,不顾文法。”新唐书·朱朴传:“ 河北 土厚水深,人心彊愎狠戾,不可以都。” 宋 陆游 《南唐书·潘佑传论》:“ 后主 非强愎雄猜之君。”明史·章正宸传:“ 应熊 强愎自张,何缘特简?”
《漢語大詞典》:忧恨(憂恨)
(1).犹愎恨。固执,乖戾。
(2).忧愁怨恨。 南朝 梁 沈约 《从军行》:“惜哉征夫子,忧恨良独多。”
《漢語大詞典》:封执(封執)
庄子·齐物论“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 唐 成玄英 疏:“初学大贤,邻乎圣境,虽復见空有之异,而未曾封执。”原谓执持事物的界域,后引申为固执,执著。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序:“每章可致一哂,一哂之外,亦有以自警其衰耄封执之惑焉。”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六年:“至于出纳移用,均会有无,则专吝封执,动相违戾。”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於是乃不恤守文之非难,扫除情见之封执。”
《漢語大詞典》:执滞(執滯)
犹执著。固执,拘泥。旧唐书·陆贽传:“卿所奏陈,虽理体甚切,然时运必须小有改变,亦不可执滞,卿更思量。”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行言 ﹞性执滞,有劫贼五六人匿军家,取来直不肯与,尽杖杀之。” 鲁迅 《华盖集·题记》:“我今年偏遇到这些小事情,而偏有执滞于小事情的脾气。”
《漢語大詞典》:凶愎
(1).蛮横固执。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张常先》:“ 张常先 者, 嵇仲 枢密弟三子,凶愎不逊。”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嘉泰制词》:“日者 宗相 当国,凶愎自用,论者指为大姦似矣。”
(2).指蛮横固执的人。新唐书·宦者传序:“祸始 开元 ,极於 天祐 ,凶愎参会,党类歼灭,王室从而溃丧。”
《國語辭典》:执性(執性)  拼音:zhí xìng
坚持、固执。《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孟夫人见女执性,又苦他,又怜他。」《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这娘子点酒不闻的,他执性不吃,也难十分强他。」
《漢語大詞典》:牛筋
(1).牛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周礼·考工记·弓人:“牛筋蕡灂。”宋史·李椿传:“会詔市牛筋,凡五千斤。 椿 奏:‘一牛之筋纔四两,是欲屠二万牛也。’”《中国民间故事选·木且苦苦的故事》:“他们一声不响地割断了拴在 呷那郎吉 手上的牛筋。”
(2).比喻倔强固执。 张天民 《路考》:“ 老梁 在门口,回过头,声音颤抖,‘好你死牛筋!’”
(3).木名。花叶皆如楝而细小,多植庭园中供观赏。材可为弓弩干。又取汁渍米作乌饭,食之健。又名南烛。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珍木香草,不可胜言。牛筋、狗骨之木,鸡头、鸭脚之草,亦悉备焉。”参阅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南烛
参见“牛觔”。
《漢語大詞典》:牛觔
元 曲中称农村有财势或好事的少年子弟。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一折:“王留他情性狠,伴哥他实是村,这牛表共牛觔,则见他恶噷噷轮着粗桑棍。”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沙三,伴哥,牛表,牛觔,你每一齐的都来。”
《漢語大詞典》:专鲁(專魯)
固执迟钝。 唐 柳宗元 《答贡士沈起书》:“僕之朴騃专鲁,而当 惠施 、 钟期 之位,深自恧也。”
分類:固执迟钝
《漢語大詞典》:拘士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拘士繫俗兮,攌如囚拘。” 金 蔡圭 《秋日和张温仲韵》:“可怜骑省多秋思,拘士安能识大方。”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拘士营一隅,达人隘九州。”
《漢語大詞典》:蔽固
亦作“ 蔽錮 ”。
(1).迂拙固执。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时尚书令 韩歆 上疏,欲为《左氏》立博士, 范升 与 歆 争之未决……后群儒蔽固者数廷争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至於困知勉行者,蔽錮已深,虽要依此良知去孝,又为私欲所阻。”
(2).掩盖;隐匿。 宋 欧阳修 《相度铜利牒》:“鑛铜侧近居民,惧见官中兴置炉冶,各相蔽固,并称无铜。”朱子语类卷一一七:“盖天理在人,亘万古而不冺,恁甚如何蔽錮……无时不自私意中发出。”
《漢語大詞典》:滞顽(滯頑)
迟钝固执。 宋 曾巩 《谢杜相公启》:“伏念 巩 志虽策礪,性寔滞顽,行不足比古之人,材不足适时之用。”
分類:迟钝固执
《漢語大詞典》:胶瑟(膠瑟)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南朝 梁 沈约 《上注制旨连珠表》:“守株胶瑟,难与适变。”参见“ 胶柱鼓瑟 ”。
《國語辭典》:胶柱鼓瑟(膠柱鼓瑟)  拼音:jiāo zhù gǔ sè
将瑟的弦柱黏住,鼓瑟时就不能调节音调的高低。语本《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胶柱鼓瑟,三峡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也作「胶柱调瑟」。
《漢語大詞典》:顽滞(頑滯)
愚妄固执。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唐 礼部尚书 祝钦明 颇涉经史,不闲时务,博硕肥腯,顽滞多疑,臺中小吏号之为‘媪’。媪者肉块,无七窍。” 唐 元稹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同州》诗:“自愿顽滞牧,坐貽灾沴臻。” 宋 岳珂 《桯史·乾道受书礼》:“然而性质顽滞,於国家大事,每欲计其万全,不敢为尝试之举。”
分類:愚妄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