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玻璃状态(玻璃状态)  拼音:bō li zhuàng tài
外观为固体,但其实没有任何结晶的现象。许多物质会随温度下降而逐渐变硬,但是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因为玻璃是此类物质的代表,故称这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特殊状态为「玻璃状态」。
《国语辞典》:凝固剂(凝固剂)  拼音:níng gù jì
能使液体凝固成固体的物剂。如制造豆腐时,即以石膏或盐卤作凝固剂。
《国语辞典》:苛性盐(苛性盐)  拼音:kē xìng yán
电解食盐溶液后,蒸发所得的白色潮解性固体。如苛性钠、苛性钾等。也称为「苛性苏打」。
《国语辞典》:氧化钙(氧化钙)  拼音:yǎng huà gài
化学式CaO。为白色粉状固体,可用作乾燥剂,并有消毒作用,加水即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俗称「生石灰」。
《国语辞典》:研磨机(研磨机)  拼音:yán mó jī
将固体粒子研磨成较细粉体的器具。
《国语辞典》:悬浊液(悬浊液)  拼音:xuán zhuó yè
含有不会溶解的微小固体颗粒的液体。在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固体颗粒就会沉淀在底部,如石灰水。
《国语辞典》:溴化镁(溴化镁)  拼音:xiù huà měi
无色结晶性固体,有无水物和六水合物两种。除了用作有机合成方面、乾电池的制造之外,并可用于医药品。
《国语辞典》:融解热(融解热)  拼音:róng jiě rè
一单位质量的纯物质在熔点时,由固体转变为同温度液体所需吸收的热量。为旧名,现已不使用,应称为「熔化热」。
《国语辞典》:镕解热(镕解热)  拼音:róng jiě rè
一单位质量的纯物质在熔点时由固体转变为同温度液体所需吸收的热量。现已不使用,应称为「熔化热」。
《国语辞典》:碳酸钙(碳酸钙)  拼音:tàn suān gài
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溶于酸,但不溶于水。可用来制造水泥、陶瓷、石灰、粉笔、颜料等,亦可用以制造医疗用品。碳酸钙是蚌壳、珊瑚和大理石等的主要成分。
《漢語大詞典》:干性油(乾性油)
指涂成薄层后,在空气中能干燥而结成一层固体膜的油脂,如棉子油、亚麻油、桐油等。是制造油漆、涂料等的重要原料。
《漢語大詞典》:乾性油
指涂成薄层后,在空气中能干燥而结成一层固体膜的油脂,如棉子油、亚麻油、桐油等。是制造油漆、涂料等的重要原料。
《漢語大詞典》:豆腐脑儿
食品,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而凝结成的半固体。
《國語辭典》:豆腐脑(豆腐腦)  拼音:dòu fu nǎo
1.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的盐卤或石膏,凝结成比豆腐还嫩的食品。俗称为「豆花」。
2.骂人没有思想。如:「别看他长得一副聪明相,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豆腐脑,没有一点思想。」
《漢語大詞典》:非晶体
外形和内部原子排列都无定形的固体,如玻璃、松香、沥青、电木。有的物质既可以是晶体又可以是非晶体,如天然石英是晶体,熔化的石英是非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