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工业废污(工业废污)  拼音:gōng yè fèi wū
工业制造或生产过程,以及自然资源开发时所产生的气体、液体、固体等废弃物的总称。
《国语辞典》:化学战剂(化学战剂)  拼音:huà xué zhàn jì
在战场上使用的能产生毒害、遮蔽、纵火及信号等效应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等化学物质。
《国语辞典》:阿基米得原理  拼音:ā jī mǐ dé yuán lǐ
有关浮力的物理原理。固体之一部分或全部没入液体中时,其物体的重量减轻,而所减轻的重量,与所没入部分同体积的液重相等,也等于其所受的作用力与浮力。因是阿基米得于西元前三世纪发现,故称为「阿基米得原理」。
《国语辞典》:放射性废料(放射性废料)  拼音:fàng shè xìng fèi liào
由于核能设施的运转,所产生已不再被利用的放射性固体、液体或气体等物质。
《国语辞典》:物质三态(物质三态)  拼音:wù zhí sān tài
物质所常具的三种形态。即固体、液体、气体。
《国语辞典》:吸附作用  拼音:xī fù zuò yòng
物质附著在固体或液体表面,因而使表面浓度增加的一种现象。如活性碳、活性氧化铝及黏粒表面与气相或液相接触时,气、液相的成分被其表面吸附。也称为「吸著作用」。
《国语辞典》:亚硝酸盐(亚硝酸盐)  拼音:yà xiāo suān yán
将硝酸盐加热至其熔点以上,与金属铅一同熔化而得无色或淡黄色的固体。能溶于水,为化学工业和化学实验室常用的药品。
《国语辞典》:超固态(超固态)  拼音:chāo gù tài
一种物质存在的形态。固体物质在温度和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其原子核和电子会紧紧挤在一起,原子内部不再有空隙。这时所呈现的物质形态就称为「超固态」。白矮星内部和地球中心区域都存有超固态物质。
《国语辞典》:混凝剂(混凝剂)  拼音:hùn níng jì
加在原水中,使水中胶体及悬浮固体形成胶羽的化学药品。如净水过程中使用的明矾即为混凝剂。
《国语辞典》:大苏打(大苏打)  拼音:dà sū dǎ
一种无机化合物。呈白色固体状,质脆易碎。多用于医药、制造业及洗涤,也可作为照相用的定影剂。水产养殖上,用于除去自来水中的氯气。学名为「硫代硫酸钠」。也称为「海波」。
《国语辞典》:废弃物(废弃物)  拼音:fèi qì wù
易污染环境的固体、液体。如垃圾、粪尿、动物尸体等,或事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污。
《国语辞典》:擦剂(擦剂)  拼音:cā jì
一种外用的液体或半固体制剂,通常用来缓解肌肉或关节疼痛或僵硬,施药后须用力搓揉。如擦劳灭。
《国语辞典》:乳果  拼音:rǔ guǒ
一种半固体发酵的乳品,为东南欧、中东、印度的传统食物之一。略带酸味,可加香料、调味品,或与水果、蔬菜相拌食用。
《国语辞典》:乾馏(乾馏)  拼音:gān liù
将固体放在密闭容器内,加热而分解其成分,称为「乾馏」。
《国语辞典》:胶羽(胶羽)  拼音:jiāo yǔ
水中看不见的悬浮固体物,经物理碰撞或凝聚作用,所结合成肉眼可见的颗粒。如泥浆下层的糊状沉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