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形变(形變)  拼音:xíng biàn
物体受外界因素影响时,而产生的形状变化。
《國語辭典》:蒸气(蒸氣)  拼音:zhēng qì
液体遇热蒸发或沸腾所产生的气体。
《漢語大詞典》:定质(定質)
(1).固定不变的性质。南史·王昙首传:“﹝ 王僧虔 ﹞尝为飞白书题尚书省壁曰:‘圆行方止,物之定质,修之不已则溢,高之不已则慄。’”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人无定质,因地而化。故生於 荆 者言皆成 楚 ,居於 晋 者齿便从黄。”
(2).固定的形态。 宋 苏轼 《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於所当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参两:“阴阳有定性而无定质也。”
(3).指固体物质。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叙》:“由胚胎以至老死,由气质流质以成定质,由肤寸之形以抵七尺之干,又由体魄终于溃烂朽化,转朽变为他物,其数亦由一而万万也。”
《國語辭典》:挥发(揮發)  拼音:huī fā
1.发挥、阐扬。唐。孟郊〈读张碧集〉诗:「谁作采诗官,忍之不挥发。」
2.液体或固体在常温中变为气体散发出去的现象。
《國語辭典》:凝固  拼音:níng gù
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如:「温度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
《國語辭典》:砒霜  拼音:pī shuāng
即三氧化二砷。白色粉末,性毒,食之能致死。曾用于制成杀虫剂、灭鼠剂。现有用于白血病的治疗。
《國語辭典》:半空中  拼音:bàn kōng zhōng
空中。如:「他紧张得一颗心犹如悬在半空中一般。」
《國語辭典》:喷射(噴射)  拼音:pēn shè
利用压力将气体、液体或成颗粒状的固体射出去。如:「喷射引擎」。
《国语辞典》:硫磺  拼音:liú huáng
一种非金属元素,呈黄色固体状。参见「硫黄」条。
《国语辞典》:冰块(冰块)  拼音:bīng kuài
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的低温所凝结而成的半透明块状固体。
《國語辭典》:结核(結核)  拼音:jié hé
1.结核病的简称。参见「结核病」条。
2.凝结成球状的可溶解性矿物质,通常在一块固体核的周围形成。如:「铁质结核」、「钙质结核」。
《漢語大詞典》:鱼冻(魚凍)
(1).食品。鱼烹煮后的汤汁凝结成的半固体。《南方周末》1992.6.12:“每顿用餐的最后,﹝他﹞常常爱吃一口鱼冻。”
(2).石名。可制砚。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石语·端溪砚石:“又下,麻鹊斑纹成鱼冻,或如唾涎,亦有眼,眼中瞳含沙多脱去。”
《國語辭典》:煤炭  拼音:méi tàn
煤。如:「你家现在还用煤炭烧饭吗?」
《國語辭典》:镕化(鎔化)  拼音:róng huà
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变成液体。
《漢語大詞典》:冷流
固体在常温下的粘滞性流动
固体在承受压力下的畸变,尤指当除去压力时还不能回复原来尺寸的固体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