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对子(對子)  拼音:duì zi
1.对联。如:「写对子」。
2.对偶的词句。《红楼梦》第四八回:「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
3.对手。《红楼梦》第一九回:「你一般也遇见对子了。可知一还一报,不爽不错的。」
4.成对的人或物。《红楼梦》第五六回:「你放心闹吧!先是『单线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子,闹急了,再打狠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
《漢語大詞典》:让先(讓先)
(1).围棋术语,在双方棋力参差,不能分先对局时,上手一方经常执白,让下手一方经常执黑子先弈,谓之“让先”。
(2).象棋术语。高低手对弈,为使双方棋艺水平相对平衡,常由高手让低手先走一步、两步或三步,称为“一先”、“二先”或“三先”。
《国语辞典》:弈秋  拼音:yì qiū
人名。名秋,因善于下围棋,故人称为「弈秋」。《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漢語大詞典》:边角(邊角)
亦作“邉角”。
(1).边地的画角或画角声。 唐 白居易 《赋得边城角》诗:“边角两三枝,霜天 陇 上儿。” 唐 李商隐 《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诗:“语罢休边角,青灯两髩丝。” 冯浩 笺注:“角,画角也。谓晚角将罢。” 明 夏完淳 《夜亭度雁赋》:“侧过如边角之萧条,遥闻如胡笳之悲彻。”
(2).边地。 宋 李曾伯 《水调歌头·庚子送周昞仲赴江东幕》词:“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 清 钱谦益 《兵使慈溪冯公进秩督学福建叙》:“ 闽 之在海内,以局势论之,当为边角,不当为腹腴。”
(3).指物体边沿和两个边沿相接的部分。 萧军 《第三代》第八部五七:“这坟墓是埋葬在 凌河村 后边一带山梁上 刘 家祖坟的边角。” 张炜 《古船》第二章:“最后马车还是停在了晒粉场边角上的粉丝包跟前。”
(4).制作物品时,原材料经切割、裁剪下来的多余部分。 王璞 《最漂亮的是那只灯罩》:“现在,我们发愁的就是材料,你们的边角馀料我们也许有用。” 高梦龄 《浮云》十三:“东家常常把这些边角零碎,送给他的忠诚伙计 陈老德 一部分。”
(5).围棋术语。棋盘的边和角部分。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刘仲甫国手棋:“ 仲甫 即於不当敌处下子,众愈不解。 仲甫 曰:‘此著二十著后方用也。’即就边角合局,果下二十餘著,正遇此子,局势大变。”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棋决雌雄》:“劝君家别营邉角,小活些些。”
《漢語大詞典》:官子
围棋术语。一局棋,经过中盘战斗,双方所占地域基本确定,彼此交界处的空位尚待下子。这时所下的子叫做官子。也称官着。 清 陶式玉 有官子谱三卷。
《漢語大詞典》:楸局
(1).楸木制的围棋盘。 唐 郑谷 《寄棋客》诗:“松窗楸局稳,相顾思皆凝。”
(2).棋局;弈棋。 清 梁清标 《望江南》词:“将输楸局倩猧儿,薌泽乍闻时。” 清 陆葇 《燕山亭·七月十五日夜同竹垞武曾融谷覃九集谡园竹屋》词:“楸局未停,玉子声声,听得卖花车过。”
《漢語大詞典》:作眼
(1).做眼线。谓充当暗中侦察、引路以及现场示意者。《水浒传》第十八回:“就带原解生辰纲的两个虞侯作眼拿人。”《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即差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 张霸 作眼,前去捕获。”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梅氏 母子作眼,率领民壮,往东壁下掘开墙基,果然埋下五个大罈。”
(2).围棋术语。参见“ 做眼 ”。
《國語辭典》:做眼  拼音:zuò yǎn
做向导或探报消息。《水浒传》第一八回:「当下便差八个做公的,一同何涛、何清,连夜来到安乐村,叫了店主人做眼,径奔到白胜家里。」《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沈公沈婆得那贼道东西,替他做眼,一夥人干这等事,如何不做手脚?」
《漢語大詞典》:让子(讓子)
(1).围棋术语。即黑方先在盘上放置二个以上(可多至二十五个)的子,再由白方投子。此时,白方称为“授子”,黑方则称为“受子”。终局计算输赢,黑方须还给白方被让子数的一半。
(2).象棋术语。高低手对弈,为使双方棋艺水平相对平衡,在对奕前由高手拿去一子或二子(子的种类,规定为车、马、炮等三种),然后入局。
《国语辞典》:白子  拼音:bái zǐ
1.白色的围棋子。《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木南又偪著他下,只得叫聘娘拿一个白子,混丢在盘上,接著下了去。」
2.蜂房内尚未成蜂的蛹。《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喂儿的果子,多遗弃在地,看来像是莲肉,拾起仔细一看,元来是蜂房中白子。」
3.人类或动物体表因缺少黑色素,以致皮肤、毛发及眼珠等部分,颜色变淡,称为「白子」。
《國語辭典》:后手(後手)  拼音:hòu shǒu
1.接替人、继承者。宋。王令〈赋黄任道韩干马〉诗:「生搜朔野空毛群,死断世工无后手。」
2.比喻预留以为备用的财物。《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虽然如此说,心里多想他后手的东西,不敢冲撞,只是赶上前的讨好。」
3.回扣、贿赂。指居间替人说合交易时,私自所扣下来的佣金。如:「听说他从这次工程中,得到不少后手。」也作「背工」、「夹帐」。
4.比喻回旋、转圜的馀地。如:「凡事须留后手。」
5.称棋赛中处于被动的守方。《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到胜负已分,却分说那一著是先手,所以赢;那一著是后手,所以输。」
《国语辞典》:提子  拼音:tí zǐ
在围棋中,棋子遭受包围使得活路切断,而让对方从棋盘上提走,称为「提子」。
《分类字锦》:龙翻(龙翻)
蔡洪围棋赋屈则尺蠖舒则龙翻崔巍云起巃嵷浪传
分类:围棋
《漢語大詞典》:棋劫
亦作“棊劫”。 围棋的劫争。亦用以喻争战。周书·儒林传·乐逊:“譬犹棊劫相持,争行先后,若一行不当,或成彼利,诚应捨小营大,先保封域,不宜贪利边陲,轻为举动。”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 秦 兗州 刺史 彭超 请攻 沛郡 太守 戴逯 於 彭城 ,且曰:‘愿更遣重将攻 淮南 诸城,为征南棊劫之势,东西并进, 丹阳 不足平也。’” 胡三省 注:“棊劫者,以棊势喻兵势也。围棊者,攻其右而敌手应之,则击其左取之,谓之劫。” 宋 陆游 《初夏》诗:“细煅诗联凭棐几,静思棋劫对楸枰。”参见“ 劫打 ”。
分類:围棋争战
《漢語大詞典》:劫打
亦作“刧打”。 围棋术语。也叫劫争。开局后,当一部分棋势不利或被围困时,如按常规着法攻守将难于保全,即采取此种走法。劫,即强行劫持,借以转死为活,化危为安。对局中,黑白双方在同一处各自围住对方一子,黑方如先提吃白方一子,白方须于他处下子,待黑方应后,方可于原处提回黑方一子。如此往复提吃。《天雨花》第十一回:“便呼侍者将棋至,二人对坐赌输赢。 永正 在傍来观看,各争形势用心情,局到中间寻刧打, 维明 忽而一回睛。”
《國語辭典》:点眼(點眼)  拼音:diǎn yǎn
1.画上眼睛。也作「点睛」。
2.故意做出引人注目的动作。《红楼梦》第六九回:「你要哭,外头多少哭不得,又跑了这里来点眼。」
3.一种围棋对杀中的重要战术。指当对方棋子未完成做活的程序,于做眼的关键处下子,使对方难以做活或不能做活。
《分类字锦》:两奁(两奁)
陆㳺初夏閒居即事诗对奕两奁飞黑白雠书千卷杂朱黄
分类: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