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墙垛(牆垛)
亦作“墻垛”。
(1).围墙的上端。为防雨水侵蚀,常宽于墙壁的厚度。 老舍 《赵子曰》第七:“他倚在北房的墙垛探着头看,北屋中一点光亮没有。”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屋的两端,高高的隔火墙粉得雪白的,角翘翘地耸立在空间,衬着后面山里的青松和翠竹,雪白的墙垛显得非常地耀眼。”
(2).指城墙的垛口。 郭沫若 《南冠草》尾声:“ 夏淑吉 与 钱秦篆 由城头右侧匆匆出场。二人行至正中处,倚立墙垛,向左侧遥望,时时掩泣。”
《漢語大詞典》:锱坛之宫(錙壇之宫)
指学宫。錙,通“ 菑 ”。矮围墙。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於 丽譙 之间,无徒驥於錙坛之宫。” 章炳麟 《膏兰室札记·锱坛之宫》:“錙借为菑。《公羊》 昭 二十五年传:以人为菑。《解詁》:菑,周埒垣也。所以分别内外卫威仪。今太学辟雍作侧字,然则菑坛者,谓坛外有埒垣也。”一说为宫名。宫内有坛曰“錙坛”,因以坛名其宫。见 锺泰 《庄子发微》
《漢語大詞典》:壝墙(壝牆)
坛、墠之外的矮土围墙。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三更驾诣郊坛行礼。有三重壝墙。”金史·礼志一:“圆坛三成,成十二陛,各按辰位。壝墙三匝,四面各三门。”明史·礼志一:“坛至内壝墙,四面各九丈八尺五寸。”
《國語辭典》:土围子(土圍子)  拼音:tǔ wéi zi
用土堆砌起的围墙。多为旧时保护村庄或农家设施。
《漢語大詞典》:驯马场
驯马的场地(如用围墙围起来的一块地面,或有顶棚的圆形场地)
《漢語大詞典》:腰墙(腰牆)
旧时园庭中的围墙。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室三间,黄琉璃瓦,緑琉璃龟背腰墙,其藻井梭叶,皆龙凤文。”
分類:庭中围墙
《国语辞典》:破屋坏垣(破屋坏垣)  拼音:pò wū huài yuán
拆除房屋围墙。如:「敌人一进城里便破屋坏垣,大肆劫掠。」
《国语辞典》:败宇颓垣(败宇颓垣)  拼音:bài yǔ tuí yuán
破败的屋宇和坍塌的围墙。形容无人居住的荒凉残破景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人烟稀少,闾井荒凉。满前败宇颓垣,一望断桥枯树。」
《国语辞典》:跳墙头(跳墙头)  拼音:tiào qiáng tóu
翻越围墙。也指翻墙幽会。如:「这些纨裤子弟不做正事,一天到晚喝酒、赌博、跳墙头。」《斩鬼传》第五回:「他家父亲死后莫人拘管,学了一身本事,又会耍牌,又会掷骰,又会饮酒,又会嫖娼,又会小唱,又会弦子,又会琵琶,至于钻狗洞、跳墙头,都是他的本事。」
《漢語大詞典》:番阏(番閼)
篱笆编筑成的围墙。
分類:篱笆围墙
《漢語大詞典》:墙铺(牆鋪)
围墙之门。铺,门上铺首。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李 不得已,奏知圣上,立将 三聘 责毙,降 建鼎 浄军,发 南海子 看守墙铺。”
《漢語大詞典》:市圈
市场的围墙。清史稿·杨吉砮传:“ 明 制,凡诸部互市,筑墙规市场,谓之‘市圈’。”
分類:市场围墙
《漢語大詞典》:连埒(連埒)
形容房屋连片。埒,围墙。 明 归有光 《顾南岩先生寿序》:“甲第连埒,宗亲子弟被服华綺,千人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