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因缘依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一切诸法发生所亲依者。唯识论规定诸心心所为有所依之法,举三种所依,此即其中之一也。对于增上缘依及等无间缘依而言,谓一切诸法各自之种子也。一切有为法,皆依各自之种子而生起,若离种子之因缘,则决无生者。斯一切种子,为诸法之原因,又为诸法依生之所依法,故名之曰因缘依。成唯识论四所谓:「诸心心所,皆有所依。然彼所依总有三种:一因缘依,谓自种子,诸有为法皆托此依。离自因缘,必不生故。」即其事也。虽然详究论文之意,因缘依之体,不止于种子,又熏生种子之现行法,亦因种子为因缘依。若单以种子为因缘依,则与瑜伽论等所云之种子依何异。故同论述记四,释此论文,谓:「约识而论,唯种子识。今汎说诸有为法,皆托此依,据通依(因缘依)故也。一切有为法,无无因缘者。」瑜伽论之种子依,其名义限于种子生现行之一面,不能更示种子生种子及现行熏种子时互为因缘之义。故唯识论悉摄此等所依法,名为因缘依,以代瑜伽论所谓种子依。要之因缘依之语,有自体办生本据之意,以狭义解之,与种子依同,为单指诸法之种子者。若以广义解之,则生种子之现行法,并生后念种子之前念种子,亦为因缘依也。小乘不言种现等法,唯言心心所法,总依四缘,六因中除能作之一因,馀因皆为因缘之性云。
因缘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诸法生起原因又为依托之性也。四缘性之一。大乘小乘,其解不同。(一)小乘于诸法之原因六因中,除能作因外,馀五因为因缘性。如此因缘性,义既通于六因中五因,故其意颇广,且举一例,如眼识之起,以有发识取境作用之眼根为因,所对之色境为缘而生。故眼根与色境,为眼识生起,有为因缘之性云。(二)大乘于六因中,唯以同类因为因缘之性,馀五因总为增上缘之性。详言之,则同类因通于因缘性与增上缘性。馀五因唯为增上缘之性。因类因为引生等流果之原因,又名自种因。即过去之善法,于现在之善法为因,现在之善法,于未来之善法为因。恶法无记法亦然。如此诸法之亲因缘种子,为因缘性,又熏生此种子之现行法,为种子之因缘性,更生后自类种子之前念种子,为后起种子之因缘性,毕竟离为诸法原因之种子,不可立因缘性也。
因缘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周之一。(参见:三周)
三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说法华经于其迹门度声闻人,分正说,领解,述成,授记四段,以之为一周。而于其声闻人以上中下之三根有为前后三周。是曰三周说法:一、法说周,当舍利弗一人之上根直说妙法之实理,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方便品与譬喻品。二、譬喻周,当大迦叶等四人之中根。说三车之譬喻,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譬喻品,信解品,药草喻品,授记品之四品。三、因缘周,当其他一切声闻人之下根,说过去大通智胜佛时之因缘,使之悟入一乘者。化城喻品,五百授记品,人记品是也。如此三段次第度上中下根周足。而迹门法华之正宗分毕于此矣。法华玄义十曰:「如法华三周说法断奠声闻,咸归一实。」
因缘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十二因缘之道理而悟生死流转之理也。由此观而开悟者名缘觉。宋高僧传曰:「接飞花坠叶,作因缘观。」大乘义章十二曰:「因缘观者,于彼生死十二因缘,分别观察。」
【佛学常见辞汇】
观十二因缘的道理而了悟生死流转的真相。由此观而开悟者,名缘觉。
因缘合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森罗万象,必自因(亲因),与缘(助缘)而成,此二者相合而生结果,谓之因缘合成。
因缘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四大释例之一。(参见:四释)附录天台四释项。
因缘释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宗四种释义之一。(参见:四释)附录三论四释项。
因缘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说经中事物由来之处。十二部经之一。(参见:十二部经)
因缘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种生死之一。
【三藏法数】
谓初欢喜地已后诸位菩萨,皆以所观不思议理为因,能观真无漏智为缘,共破无明之惑。复为化众生故,示现生死,是为因缘生死。(真无漏智者,即菩萨智慧也。由此智慧,断诸惑业,而不漏落生死,以对二乘之智,名为真耳。)
因缘舞
【佛学大辞典】
(行事)以神佛之因缘为文句而舞也。
因缘轮
【佛学大辞典】
(譬喻)因缘运物如车轮,故云轮。因缘相继生起而无限极故以轮为譬。【又】(术语)约阿等十二摩多于缘觉之十二因缘观,称为因缘轮。详见义释十一。
因缘僧护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因缘僧护经,失译,一卷。五百商人入海时,请僧护为说法者。迨至海中,龙王乞僧护去授四龙子以四阿含经。商人还时,僧护自海出同还。途中相失。见地狱中五十六事。次至五百仙人处一宿济度之。来见佛,问因缘。佛一一答之。
因缘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大衍所立四宗之第一。(参见:宗)附录四宗项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尊也,主也,要也,自己尊崇主张之要旨也。辅行一之一曰:「宗者,尊也,主也」玄义一上曰:「宗者要也。」此宗有二种,一、成一宗而师资相承者,如印度之小乘二十部及成实宗之二十一宗,大乘瑜伽中观之二宗,支那之十三宗,日本之十四宗是也。(参见:宗派)。二、自家以一己之见判诸教之宗旨者。此又有二种,一单于诸教上判定之者,如永明之三宗乃至贤首之十宗是也。一于已成之自他宗而判定之者,如日本弘法之十住心是也。
因缘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二变)
光明童子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四卷,宋施护译。说王舍城善贤长者之息,光明童子,依佛之證言在火中不死,遂成长,出家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