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收心操  拼音:shōu xīn cāo
学校或军队为了让学员或兵士将放失的心收回来,所进行的操练,经常于放长假后举行。
《國語辭典》:倒帐(倒帳)  拼音:dǎo zhàng
1.欠钱不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各钱庄也联名写了一张公启,把钟雷溪从前在上海如何开土栈,如何通往来,如何设骗局,如何倒帐捲逃,并将两年多的往来帐目抄了一张清单,一齐开了个白摺子。」也作「倒账」。
2.收不回来的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况且告的又是二十多万的倒帐,不消说原告是个富翁。」也作「倒账」。
《國語辭典》:十转九空(十轉九空)  拼音:shí zhuǎn jiǔ kōng
十次去有九次空著手回来。形容赌博常输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岂知家私有数,经不得十转九空,似此三年,渐渐凋耗。」
《漢語大詞典》:救挽
谓从危险中救回来。 林纾 《致蔡元培函》:“方今人心衰敝,已在无可救挽之时。”
分類:危险回来
《國語辭典》:满载而归(滿載而歸)  拼音:mǎn zài ér guī
装载得满满的回来。比喻收穫丰富。明。李贽〈书答又与焦弱侯〉:「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荡寇志》第二六回:「纪二指著戴春道:『倒还是他,随了大舅到四川,大获利息,前年大舅去世,他却满载而归。』」
《國語辭典》:迷而知反  拼音:mí ér zhī fǎn
迷失正道而及时觉察,回归正途。比喻知错能改。《三国志。卷六。魏书。袁术传》:「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晋。桓玄 与释慧远书劝罢道:「迷而知反,去道不远,可不三思?」
《國語辭典》:迷而不返  拼音:mí ér bù fǎn
迷失道路而不知回头。比喻犯错而不知悔改。汉。王粲 为刘荆州与袁尚书:「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则戎狄蛮夷将有诮让之言,况我同盟,复能戮力为君之役哉?」《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若迷而不返,则是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也。」
《國語辭典》:迷途知反  拼音:mí tú zhī fǎn
觉察自己步上错误之途,而能加以改正。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也作「迷途知返」、「迷涂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