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还质(還質)
恢复丽质;回复年轻。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亦可驻髮还质,驂星驭龙,蠲忧忘死,保其家邦。” 胡之骥 注:“还质,反颜如童质。”
《漢語大詞典》:返素
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引申指归隐。魏书·阳固传:“还故园而解羈兮,入茅宇而返素。”
《漢語大詞典》:省答
审察回复。《汉书·翼奉传》:“臣前上五际地震之效,曰极阴生阳,恐有火灾。不合明听,未见省答,臣窃内不自信。”
分類:审察回复
《國語辭典》:布覆  拼音:bù fù
1.分布四周。《文选。马融。长笛赋》:「气喷勃以布覆兮,乍跱蹠以狼戾。」
2.书面答覆。如:「耑此布覆」。
《漢語大詞典》:移覆
移文回复。 清 林则徐 《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即将杜絶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諉延。”
分類:移文回复
《漢語大詞典》:冷流
固体在常温下的粘滞性流动
固体在承受压力下的畸变,尤指当除去压力时还不能回复原来尺寸的固体畸变
《漢語大詞典》:反位
(1).回复原位。仪礼·燕礼:“主人坐奠觚于篚,兴对,宾反位。”礼记·杂记上:“子拜稽顙,弔者降反位。”
(2).回到本来的职位。谓不要做超越职权的事。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 ﹞曰:‘君其反位! 斯 奉主之詔,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
《国语辞典》:归全反真(归全反真)  拼音:guī quán fǎn zhēn
回复到完满、本原的境界。唐。白居易〈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至于归全反真,故子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
《国语辞典》:和好如初  拼音:hé hǎo rú chū
使决裂的情况回复到已往和善融洽的关系。如:「他们终于握手言和,和好如初了。」
《国语辞典》:反璞归真(反璞归真)  拼音:fǎn pú guī zhēn
璞,未经雕琢之玉石。「反璞归真」指回复到原始质朴本真的状态。语本《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如:「人生在世若能知足,反璞归真,便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也作「反朴归真」、「返璞归真」、「返朴归真」。
《国语辞典》:反朴归真(反朴归真)  拼音:fǎn pú guī zhēn
朴,未加工之木材除去外饰。「反朴归真」指回复到原始质朴本真的状态。《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颂曰:『回心祛己出尘笼,反朴归真悟正宗。山色秀因昨夜雨,花英落为晓来风。』」也作「反璞归真」、「返璞归真」、「返朴归真」。
《国语辞典》:国籍法(国籍法)  拼音:guó jí fǎ
是规定种种有关国籍事项的法律。如国籍的取得、丧失或回复等。
《漢語大詞典》:归真返璞
去除外饰,回复真朴的本质。也说“返璞归真”例如: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也。——《战国策·齐策
《漢語大詞典》:还淳反古(還淳反古)
谓回复到原来的淳厚古朴的状态。宋书·孔琳之传论:“先宜削华止伪,还淳反古,抵璧幽峯,捐珠清壑。”亦作“ 还朴反古 ”。《陈书·周弘正传》:“夫文质递变,浇淳相革,还朴反古,今也其时。”
《國語辭典》:还淳反朴(還淳反樸)  拼音:huán chún fǎn pú
回复到原本朴实淳厚的社会风气。《梁书。卷二七。列传。明山宾》:「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太平广记。卷一六五。郑濣》:「仆尝病浇态讹俗,骄侈自奉,思得以还淳反朴,敦厚风俗。」也作「还淳返朴」、「反朴还淳」、「反朴归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