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四角出车轮
 
车生角
 
车轮四角
 
车轮生四角
 
车轮生角
 
轮四角


《全唐诗》卷六百二十七〈古意〉
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
《漢語大詞典》:四角
(1).指方形物的四个角。礼记·檀弓上“蚁结于四隅” 汉 郑玄 注:“画褚之四角,其文如蚁行,往来相交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老爷下车一看,好一座大庄院,只见週围城砖砌墻,四角有四座更楼。”
(2).指建筑物顶四方的四个飞檐。 唐 岑参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3). 东汉 时 匈奴 左贤王、左谷蠡王、右贤王、右谷蠡王的合称。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
《漢語大詞典》:四角号码查字法
汉字查字法之一。把笔形分为十种,每种用一个数码代表,如:为0;一为1;丨丿为2;十乂为4;扌丰为5;口囗为6;┏┗┓┛为7;小忄为9。根据所定规则,每字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角的笔形得出四个笔形号码,为区别同码字,在末尾加一个"附号",按照号码的顺序排检。
《分类字锦》:四角金莲(四角金莲)
邺中记石虎御床辟方三丈冬月施熟锦流苏斗帐帐顶上安金莲花中悬金薄织成碗囊顾况弃妇词琉璃作斗帐四角金莲花
分类:
《分类字锦》:四角流苏(四角流苏)
薛蕙 屏风诗 双环金屈膝,四角锦流苏。
分类:屏障
《分类字锦》:四角隆起
梦溪笔谈弹棋有谱一卷盖唐人所为其局方二尺中心高如覆盂其巅为小壶四角微隆起今大名开元寺佛殿上有一石局亦唐时物也
分类:弹棋
《分类字锦》:四角正端
张纮瑰材枕赋制为方枕四角正端会致密固绝际无间形妍体法既丽且閒高卑得适辟坚每安
分类:
《國語辭典》:四角俱全  拼音:sì jiǎo jù quán
比喻完美无缺陷。《红楼梦》第五七回:「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分類:完美无缺
《国语辞典》:四角号码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  拼音:sì jiǎo hào mǎ jiǎn zì fǎ
王云五发明的检字法,其取码原则有四:(1)笔画分为十种,各以0~9代表之。(2)每字取四角的笔形,依序为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3)字形的上部或下部只有一笔或一复笔时,均作左角,右角为0。(4)由囗、门、斗、行所成的字,下角改取内部的笔形,但上下左右有其他笔形时,不在此例。是一种简单易学,且使用方便的检字法。
《国语辞典》:争四角(争四角)  拼音:zhēng sì jiǎo
一种小孩们玩的游戏。由四个小孩排成方形,称为「四角」,一个站在四角中间,然后同声喝歌,当唱到指定的某字时,四角上的小孩马上互换位置,中间的小孩可任意抢占一角,而抢不到位置的小孩,就要到中间唱那首民谣,如此反覆玩耍。
《國語辭典》:四隅  拼音:sì yú
1.四个角落。《礼记。檀弓上》:「蚁结于四隅。」汉。郑玄。注:「书褚之四角。」《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宧,东南隅谓之窔。」宋。邢炳。注:「此别宫中四隅之异名也。」
2.四方。《淮南子。原道》:「经营四隅,还反于枢。」《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强秦兼并,吞灭四隅。」
《漢語大詞典》:四隈
四角。文选·左思〈魏都赋〉:“考之四隈,则八埏之中。” 张载 注:“隈,犹隅也。” 唐 白居易 《登城东古台》诗:“靡靡春草合,牛羊缘四隈。” 宋 王安石 《钟山西庵白莲亭》诗:“山亭新破一方苔, 白帝 留花满四隈。”
分類:四角张载
《漢語大詞典》:行马(行馬)
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於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 清 末 明 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称拒马叉子。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 汉 郑玄 注:“梐枑谓行马,行马再重者,以周围,有外内别。” 唐 李商隐 《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东晋 时有检校御史专掌行马,外事以 吴混 为之。”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李商隐》:“芙蕖雾夕乐新知, 牛 李 裴回史有辞;未卜郎君行马贵,后贤应笑 义山 痴。”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行马
《漢語大詞典》:角角
(1).四角,四方。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
(2).犹角落。 曲波 《林海雪原》四:“ 剑波 三十六人的小分队,只占了这洞的一个小角角。”
《漢語大詞典》:南维(南維)
南面的地维。地维,古代神话谓维系大地四角的巨绳。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帝哀策文》:“南维有时倾,离光不常镜。”参见“ 地维 ”。
《國語辭典》:地维(地維)  拼音:dì wéi
1.地的四角。《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2.比喻纲纪。宋。文天祥〈正气歌〉:「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