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附国(附國)
(1).古部落名。分布于今 四川 西部和 昌都 地区。 隋 唐 时居民约两万户,从事农业为主,垒石为碉房,以皮船渡河。 隋 大业 四年(公元608年)其王遣使朝贡。 唐 初为 吐蕃 所并。北史·附国传:“ 附国 者, 蜀郡 西北二千餘里,即 汉 之西南夷也…… 大业 四年,其王遣使 素福 等八人入朝。”
(2).附庸。魏书·崔玄伯传:“詔羣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令拜送。”
《漢語大詞典》:蟆津
蟆颐津 的简称。在今 四川省 眉山县 东 蟆颐山 下,为 玻璃江 的津渡。 唐僖宗 时,宦官 田令孜 沈左拾遗 孟昭图 于此。亦为当地人正月宴游之所。 宋 陆游 《开岁》诗:“相寻蚕市人何在,烂醉 蟆津 事亦非。”
《漢語大詞典》:川货(川貨)
指 四川 土产。
分類:四川土产
《漢語大詞典》:青筇杖
筇竹制成的手杖。筇竹,出 四川 邛崃山 ,可为手杖。 唐 白居易 《题玉泉寺》诗:“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
《國語辭典》:大金川  拼音:dà jīn chuān
河川名。在四川省西部边境。为大渡河上源,发源于大雪山山脉,南流汇合小金川,注入岷江。参见「金川」条。
《漢語大詞典》:大渡河
岷江 支流。古名 渽水 ,一名 沫水 。在 四川 西南部。上游为 大金川 ,南流至 甘孜藏族自治州 丹巴 ,会 小金川 ,称 大渡河 。至 乐山县 会 青衣江 ,入 岷江 。全长九百馀公里。1863年( 同治 二年)5月 石达开 所率太平军在 大渡河 紫打地 ( 安顺场 )失败。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强渡 安顺场 渡口和夺取 大渡河 铁索桥。
《国语辞典》:马跑泉(马跑泉)  拼音:mǎ pǎo quán
古时四川青城县西北的名泉。泉水甘美。相传太上老君与天真皇人在此会见,泉乃老君所乘的马所跑成。其后多处有「跑马泉」,如山西省静乐县的马跑泉,相传为唐太宗在此练兵,马思水跑地而成;陕西省秦州的马跑泉,乃因尉迟敬德之士兵疲渴无水,敬德所乘之马所跑出。
《漢語大詞典》:渝巴
指 四川省 的 渝水 和 巴水 。 元 傅若金 《洞庭连天楼》诗:“南极千峰迷 楚 越 , 西江 众水混 渝 巴 。”
分類:四川
《漢語大詞典》:阁栏(閣欄)
唐 代 四川 东部居民所建木屋。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二:“平地才应一顷餘,阁栏都大似巢居。”自注:“ 巴 人多在山坡架木为居,自号阁栏头也。”
《漢語大詞典》:都江堰
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城西北 岷江 中。古时曾在 都安县 境内,称为 都安堰 。 宋 元 后,相继修治,称 都江堰 。为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 战国 初, 蜀 相 开明 决 玉垒山 ,分引 岷江 水,以排除水患。 秦昭王 时, 蜀郡 太守 李冰 父子访察地形,因势利导,完成了 都江堰 的排灌水利工程。调济水量,用以灌溉 川 西平原土地, 蜀 郡由此变为殷富之区,号称“天府”。历代屡有扩建整修。建国后,经大力修治扩建,灌溉面积已扩大到800馀万亩。参阅史记·河渠书
《國語辭典》:川盐(川鹽)  拼音:chuān yán
四川盆地所产的井盐。系汲取盐井中的盐卤煎熬而成。
分類:四川井盐
《漢語大詞典》:川墨
古指 四川 出产的墨。 宋 代曾享誉东南。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东南士大夫尚川墨。 蒲大韶 , 恭州 乐温人 ,壻 文子安 、 梁杲 , 渠州 人,皆世业此。 梁 胶法精而价高, 蒲 麤而损 梁 直太半。出 蜀 者利其廉,擕以来者皆 蒲 墨也。虽均名川墨,而工製异。”
《漢語大詞典》:蜀阁(蜀閣)
指 四川 的 剑阁 。 唐 李商隐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将凭 蜀 阁,欲恃 吴 钱。” 明 高启 《过硖石》诗:“一夫据 蜀 阁,二世凭 秦 关。赖此非要区,争夺得少闲。”
分類:四川
《漢語大詞典》:鸣玉溪(鳴玉溪,鳴玉谿)
亦作“ 鸣玉谿 ”。水名。 蜀中 名胜之一。故址在今 四川省 忠县 西。溪流水声溅溅如鸣佩玉,故称。 明 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忠州》:“溪在治西二里,发源 西厓水 ,声如佩玉…… 宋 钱求之 诗云:‘ 鸣玉溪 边堪寓目, 木莲洞 下更关情。 忠州 好景无人説,祇得孤城小市民。’”
《國語辭典》:邹容(鄒容)  拼音:zōu róng
人名。(西元1885~1905)原名绍陶,字慰丹,四川巴县人。清末留学日本,回国后加入章炳麟等组成的爱国学社,力倡革命抗清,著《革命军》一书历数满人腐败罪状,宣扬民主,号召国人革命。后因常在苏报发表文章攻讦清廷,与章炳麟等同遭拘禁,两年后死于上海租界狱中。
《國語辭典》:竹琴  拼音:zhú qín
一种曲艺。为渔鼓传入四川后发展而成。多为一人用渔鼓、简板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组坐唱,唱词由韵文散文交错组成,内容以劝忠劝孝为主。唱腔有一字板、二流板、三板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