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7,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神女庙
桃花洞
渝舞
剑道
川土
叠罗
雁鹅
笮桥
蚕崖
邛都
宗密
巴县
红岩
楚阳台
东女
《漢語大詞典》:神女庙(神女廟)
庙名。为 巫山 神女所立之庙。在 四川省 巫山县 东 巫山 飞凤峰 麓。《清一统志·夔州府·祠庙》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 赤帝 女曰 瑶姬 ,未行而卒,葬於 巫山 之阳,故曰 巫山 之女。 楚怀王 游於 高唐 ,梦与神遇,遂为置观於 巫山 之南,号为 朝云 。”一说 瑶姬 为 西王母 之女。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 瑶姬 , 西王母 之女,称 云华夫人 ,助驱鬼神,斩石疎波,有功见纪,今封 妙用真人 ,庙额曰‘凝真观’。” 唐 罗隐 《渚宫秋思》诗:“ 襄王臺 下水无赖, 神女庙 前云有心。”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名山》:“ 巫山 亦曰 巫峡 ,在 夔州府 巫山县 东三十里,下有 神女庙 。”
《漢語大詞典》:桃花洞
(1).指桃花源。亦借指隐居之地。 唐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诗:“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復几春!”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吴长文舍人即事见寄》:“桃花洞远迷应久,杏树坛荒迹自传。”
(2).传说 汉 刘晨 、 阮肇 入 天台山 桃花洞遇仙女。后因以指仙境。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翠娥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臺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参阅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3). 四川省 长寿县 有桃花洞,以出产棺木板料而著称,因以桃花洞代指上等棺木。《金瓶梅词话》第六三回:“ 尚举人 家有一副好板,原是 尚举人 父亲,在 四川 成都府 做推官时带来,预备他老夫人用的,两副桃花洞,他使了一副,只剩下这一副,墻磕底盖堵头俱全。”
《漢語大詞典》:渝舞
四川省 渝水 一带的舞蹈。文选·左思〈蜀都赋〉:“奋之则 賨 旅,翫之则 渝 舞。” 李善 注引 应劭 《风俗通》:“ 閬中 有 渝水 , 賨 人左右居,鋭气喜舞。 高祖 乐其猛鋭,数观其舞,后令乐府习之。” 唐 刘禹锡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玉帐观 渝 舞,虹旌猎 楚 田。”
分類:四川舞蹈
《国语辞典》:剑道(剑道)  拼音:jiàn dào
1.一种源自于日本的击剑运动。由古代武士格斗术发展而来。比赛者持木刀或竹刀,并戴胴(胸铠)、垂(腰铠)、面具、笼手(棉手套)等装备,在九至十一米见方大的场地进行。以击中对方的面、前臂、胴或咽喉部位者得分。每场比赛三分钟,先得两分者为胜。
2.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的栈道。也称为「剑阁」。
《國語辭典》:川土  拼音:chuān tǔ
四川产的生鸦片。别于云南等其他产地的鸦片。
《漢語大詞典》:叠罗(疊羅)
四川 天彭 红牡丹品种之一。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彩霞者,其色光丽,烂然如霞。叠罗者,中间琐碎,如叠罗纹。胜叠罗者,差大於叠罗。此三品,皆以形而名之。”
《漢語大詞典》:雁鹅(雁鵝)
(1). 江 南方言。褐色鹅。 宋 欧阳修 《读〈徂徕集〉诗》:“生徒日盈门,飢坐列雁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禽畜菜茄色不同:“ 苏 秀 间,鹅皆白,或有一斑褐者,则呼为雁鹅,颇异而畜之。若吾乡凡鹅皆雁也。”墨子·杂守“先杀牛羊鸡狗乌雁” 孙诒让 间诂引 清 毕沅 曰:“今 江 东人呼鹅犹曰雁鹅。”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 孔丘 送我的一只雁鹅,不是晒了腊鹅了吗?”
(2). 四川 方言。称雁。 郭沫若 《星空·献诗》:“我看见一只带了箭的雁鹅,啊!它是个受了伤的勇士。”
《漢語大詞典》:笮桥(笮橋)
(1).用竹索编织而成的架空吊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县,即 汶山郡 治, 刘备 所置也。渡江有笮桥。” 杜甫 《桔柏渡》“连笮动嫋娜” 清 仇兆鳌 注:“《梁益记》:‘笮桥,连竹索为之,亦名绳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万山丛矗,中遶汹溪,皮船笮桥,曲折一綫。”
(2).桥名。又名 夷里桥 。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南。因桥用竹索编成,故名。相传 晋 永和 四年 桓温 伐 蜀 ,战败 蜀 主 李势 于此。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西南两江有七桥﹞城南曰 江桥 ;南渡流曰 万里桥 ;西上曰 夷里桥 ,亦曰 笮桥 。桥又从冲治,桥西北折曰 长昇桥 ; 郫江 上西有 永平桥 。”
《漢語大詞典》:蚕崖(蠶崖)
关名。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西北。其处江山险绝,凿崖通道,有如蚕食,故名。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诗:“ 漰口 江如练, 蚕崖 雪似银。” 仇兆鳌 注引《寰宇记》:“ 蚕崖 ,在 导江县 西北四十七里。” 明 杨慎 《七盘劳歌》:“ 蚕崖 白云上,鸟道金天西。”参阅元和郡县志·彭州
《漢語大詞典》:邛都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国名。在今 四川省 西昌市 东南。 汉 通 西南夷 ,以 邛都 为 越嶲郡 。史记·西南夷列传:“自 滇 以北君长以什数, 邛都 最大。”
《国语辞典》:宗密  拼音:zōng mì
人名。(西元781~841)唐代高僧。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属四川)人。先从道圆禅师出家,后随澄观学习华严宗教义。他除了专精华严哲学,还特别留意禅宗,并承荷泽宗的禅法,提倡禅教一致,矫禅宗和教门各偏一方之蔽。被尊为华严宗五祖。也称「圭峰大师」。著有《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原人论》一卷、《禅源诸诠集都序》四卷传世。
《国语辞典》:巴县(巴县)  拼音:bā xiàn
县名。在四川省重庆之南,位于长江、嘉陵江会口之西岸。因四川省的水全倾注于此,江流其下,形若巴字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红岩(紅巖)
见“ 红巖 ”。
亦作“ 红岩 ”。 地名, 红岩村 的省称。在 四川省 重庆市 郊区。抗 日 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十八集团军 重庆 办事处的驻址。 李少石 《祝董老六十大寿》诗:“ 红巖 此日传佳话,百寿图成晋一觚。”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 重庆 红岩 的日日夜夜,你英勇斗争,临危不惧。”
《漢語大詞典》:楚阳台(楚陽臺)
在 四川 巫山县 城西的 高都山 上。相传为 楚襄王 与 巫山 神女幽会处。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也不唱 韩元帅 偷营劫寨,也不唱 汉 司马 陈言献策,也不唱 巫娥 云雨 楚 阳臺 ……只唱那娶小妇的 长安 李秀才 。” 明 徐霖 《绣襦记·诡代僦居》:“ 楚 阳臺 云雨散,梦魂迷, 巫山 女何处寻之。”
《漢語大詞典》:东女(東女)
我国少数民族古国名。在今 四川 、 青海 和 西藏 部分地区。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女国:“ 东女国 , 西羌 之别种,以西海中復有 女国 ,故称 东女 焉。俗以女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