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囊口
易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本义括囊言结囊口而不出也 晋书韩友传刘世则女病魅积年友筮之命作布囊依女发时张囊著窗牖间友闭户作气若有所驱见囊大胀如吹因决败之女仍大发友乃更作皮囊二枚沓张之施张如前囊复胀满因急缚囊口悬著树二十许日渐消开视有二斤狐毛女遂差
《漢語大詞典》:佩囊
《漢語大詞典》:佩袋(珮袋)
以红纱制成的一种小袋子,专用以套在佩玉上。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笏囊珮袋》:“古今制度,有一时创获,其后循用不可变者。如前代之笏囊,与本朝之佩袋是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笏囊珮袋》:“其佩忽与上佩相纠结,赖中官始得解。 敏行 惶怖伏罪,上特宥之。命自今普用佩袋,以红纱囊之。虽中外称便,而广除中清越之音减矣。”
装玉佩的纱袋。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珮袋》:“ 嘉靖 中,世庙升殿,尚寳司卿 谢敏行 捧寳。玉珮飘颻,与上珮勾连不脱……因詔中外官俱製珮袋,以防勾结。”
装玉佩的纱袋。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珮袋》:“ 嘉靖 中,世庙升殿,尚寳司卿 谢敏行 捧寳。玉珮飘颻,与上珮勾连不脱……因詔中外官俱製珮袋,以防勾结。”
《國語辭典》:囊头(囊頭) 拼音:náng tóu
以物蒙覆头部。《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范滂传》:「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滂等皆三木囊头,暴于陛下。」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六出:「囊头三木刑何惨,你足疲指折犹难免。」
《骈字类编》:丝囊(丝囊)
唐 杜牧 过勤政楼 千秋令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漢語大詞典》:鞶囊
(1).革制的囊。古人用以盛手巾细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王崩于 洛阳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无名氏《曹瞒传》:“被服轻綃,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 李文定公 ﹞在 陕 西,籍诸州兵数为小册,尝置鞶囊中以自随。”
(2).革制的囊。古代职官用以盛印绶。 北魏 后,以其不同绣饰表示官阶。 汉 班固 《与窦宪笺》:“ 固 于 张掖县 受赐所服物虎头绣鞶囊一双。”《宋书·礼志五》:“鞶,古制也。 汉 代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綬囊,然则以此囊盛綬也。”《隋书·礼仪志六》:“鞶囊,二品已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綵缕,七、八、九品綵缕,兽爪鞶。官无印綬者,并不合佩鞶囊及爪。” 明 何景明 《三清山人歌》:“山人佩剑冠远游,腰间鞶囊垂虎头。”
(2).革制的囊。古代职官用以盛印绶。 北魏 后,以其不同绣饰表示官阶。 汉 班固 《与窦宪笺》:“ 固 于 张掖县 受赐所服物虎头绣鞶囊一双。”《宋书·礼志五》:“鞶,古制也。 汉 代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綬囊,然则以此囊盛綬也。”《隋书·礼仪志六》:“鞶囊,二品已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綵缕,七、八、九品綵缕,兽爪鞶。官无印綬者,并不合佩鞶囊及爪。” 明 何景明 《三清山人歌》:“山人佩剑冠远游,腰间鞶囊垂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