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78,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器能
重器
祭器
公器
兵器
器物
数器
庙器
器资
礼器
小器
器宇
戎器
古器
才器
《漢語大詞典》:器能
犹才能。后汉书·庞参传:“尚书僕射 虞詡 荐 参 有宰相器能,以为太尉,録尚书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之器能政理,抑亦 管 萧 之亚匹也。” 宋 王禹偁 《谢加朝请大夫表》:“然念臣业文之外,蔑有器能,知命之年,别无嗜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同父论曹瞒之非:“ 刘巴 彭羕 之流,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
分類:器能才能
《國語辭典》:重器  拼音:zhòng qì
1.国中的宝器。《孟子。梁惠王下》:「毁其宗庙,迁其重器。」《战国策。赵策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2.重要人物。《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3.天下。《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國語辭典》:祭器  拼音:jì qì
祀神祭祖时所用的礼器。《礼记。王制》:「祭器未成,不造燕器。」《战国策。齐策四》:「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國語辭典》:公器  拼音:gōng qì
1.宫中所用的器物。《周礼。天官。阍人》:「凡内人、公器、宾客、无帅,则几其出入,以时启闭。」
2.公有的器物。唐。白居易 感兴诗二首之一:「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國語辭典》:兵器  拼音:bīng qì
武器。《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西游记》第二九回:「长老此去,有何兵器与他交战?」
分類:兵器武器
《國語辭典》:器物  拼音:qì wù
1.尊彝之属。《周礼。秋官。大行人》:「三岁壹见,其贡器物。」汉。郑玄。注:「器物,尊彝之属。」
2.各种用具的总称。《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
《漢語大詞典》:数器(數器)
衡量轻重长短的器具。《周礼·秋官·大行人》:“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脩灋则。” 郑玄 注:“数器,銓衡也。”
《漢語大詞典》:庙器(廟器)
宗庙的祭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 明 唐顺之 《指挥佥事汤雪江墓碑铭》:“余观古者人臣有崇勋殊阀,则上之人为之赞,述其祖先功德而锡之庙器,以彰其世美。”
分類:宗庙祭器
《漢語大詞典》:器资(器資)
资质风范。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莱国公 寇準 器资庄重,风猷简贵,感会先圣,绸繆上司,明心若丹,直道如矢。”
分類:资质风范
《國語辭典》:礼器(禮器)  拼音:lǐ qì
1.古代礼制社会,丧葬、朝聘、宴享、祭祀时所使用的器具。如鬲、甗、鼎、尊、簋、豆等。《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赞曰》:「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序志》:「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也称为「彝器」。
2.礼记篇名。取记礼使人成器的意思。
分類:礼器祭器
《國語辭典》:小器  拼音:xiǎo qì
1.小的器皿。《文选。陆陲。新刻漏铭》:「昔嘉量微物,盘盂小器,犹其昭德记功,载在铭典。」
2.形容人才华不高,才能不大。相对于大器而言。《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
3.器量狭小,吝啬,不大方。《红楼梦》第四七回:「我不是小器爱赢钱,原是个彩头儿。」《文明小史》第五二回:「你是个有体面的人物,如此小器,真真玷辱你自己了。」也作「小气」。
《國語辭典》:器宇  拼音:qì yǔ
1.胸襟、气度。《南史。卷八。梁简文帝本纪》:「器宇宽弘。」
2.仪表风度。明。陆采《怀香记》第四出:「羡郎君器宇堂堂,更德性谦虚慨慷。」
《漢語大詞典》:戎器
兵器。易·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礼记·明堂位:“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唐 窦牟 《元日喜闻大礼寄上翰林四学士中书六舍人二十韵》:“礼成戎器下,恩彻 鬼方 沉。”
分類:兵器
《漢語大詞典》:古器
(1).古代乐器。晋书·律历志上:“ 荀勖 造新钟律,与古器谐韵,时人称其精密。” 唐 白居易 《复乐古器古曲策》:“若废今器,用古器,则哀淫之音息矣。”
(2).特指古代钟鼎等器物。 宋 刘敞 《先秦古器记》:“先 秦 古器十有一物,製作精巧,有款识。”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假使有得个把 殷 周 的古器,那才是新大陆呢!”
《國語辭典》:才器  拼音:cái qì
才能、能力。《后汉书。卷四六。郭躬传》:「子畯、太传,以才器称。」也作「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