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3,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淫器
缨子
爪儿
馆藏
功沽
洪陶
宝具
打洞
旗器
瓶窑
帽笼
枪金
五遁
刑范
水银浸
《漢語大詞典》:淫器
奇巧而无用的器物。管子·国准:“诸侯无牛马之牢,不利其器者,曰淫器而壹民心者也。” 马非百 新诠:“‘曰’当作‘固’……乃‘錮’之假字,禁錮也。谓禁止奇器淫巧以一民心也。”
《國語辭典》:缨子(纓子)  拼音:yīng zi
系在服装或器物上的穗状饰物。
《漢語大詞典》:爪儿
爪子,动物的脚趾
某些器物的腿。例如:五个爪儿的煤油炉。
《漢語大詞典》:馆藏(館藏)
(1).图书馆或博物馆等收藏。如:馆藏 中 外书刊七十万册。
(2).图书馆、博物馆等收藏的图书、器物等。如:丰富的馆藏。
《國語辭典》:功沽  拼音:gōng gū
善恶、好坏或精粗、优劣。《周礼。天官。酒正》汉。郑玄。注:「作酒,既有米曲之数,又有功沽之巧。」
《漢語大詞典》:洪陶
巨匠。天生万物,如陶匠制造器物,故用以比喻天。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且夫洪陶范物,大象流形,躁静异尚,翔沉舛情。”
《漢語大詞典》:宝具(寶具)
(1).珍贵的器物。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入内上寿:“诸女童队出 右掖门 ,少年豪俊,争以宝具供送饮食酒果迎接,各乘骏骑而归。”《元典章·户部十三·解典》:“缘珍珠与金银均是宝具,难与疋帛衣物相比。”
(2).珍贵的贝壳。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碑》:“岂徒照车十乘,列 隋氏 之明珠;盈篚万金,积 大颠 之宝具而已。”参见“ 宝贝 ”。
《國語辭典》:宝贝(寶貝)  拼音:bǎo bèi
1.贵重的物品。《文选。木华。海赋》:「岂徒积太颠之宝贝,与随侯之明珠。」《老残游记》第七回:「你们家里那些书是些甚么宝贝?可叫我们听听罢咧。」
2.特别宠爱或想念的人物。常用来称呼儿女或恋人。《红楼梦》第九回:「他虽没这造化,倒也是娇生惯养的呢。我姨爹姨娘的宝贝。」
3.谑称机灵逗趣的人。如:「他是我们班上的宝贝,常逗大夥儿开心。」
4.动物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栖于海滨岩礁,壳可作装饰用。
《漢語大詞典》:打洞
(1).用器物挖孔。如:他用铁锄在山边打洞。
(2).引申为钻空子,找机会。 聂绀弩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 成天在设法打洞,做了官又设法打洞发财。” 聂绀弩 《仔狗》:“同志们大家都口馋,总在设法打洞,弄点有味口的东西。”
《漢語大詞典》:旗器
诸旗及与之有关的器物。宋史·仪卫志三:“朝服法物库出旗器、名物、衣冠、幰盖。”
分類:器物
《漢語大詞典》:瓶窑(瓶窯)
烧制小型器物的瓷窑。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甖瓮:“凡瓶窑烧小器,缸窑烧大器。 山西 、 浙江 省分缸窑、瓶窑,餘省则合一处为之。”
《漢語大詞典》:帽笼(帽籠)
盛放帽子用的箱形器物。可防止帽子变形。体积较大。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侍婢曰:‘此鼠嚙尔,那得在帽笼中耶?’”
《漢語大詞典》:枪金(鎗金)
髹漆工艺的一种。在器物上作嵌金的花纹。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鎗金银法:“凡器用什物,先用黑漆为地,以针刻画……然后用新罗漆;若鎗金,则调雌黄;若鎗银,则调韶粉。日晒后,角桃挑嵌所刻缝罅,以金薄或银薄,依银匹所用纸糊笼罩,置金银簿在内,遂旋细切取,铺已施漆上,新绵揩拭牢实,但著漆者自然黏住,其餘金银都在绵上,於熨中烧灰,甘锅内鎔锻,浑不走失。”
《漢語大詞典》:五遁
(1).五种逸乐。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宫室之盛)、水(如泛舟之乐)、火(如烹调之美)、土(如楼台之高)五种物质享受。《淮南子·本经训》:“故闭四关,止五遁,则与道沦。”遁,逸也。
(2).道教所称仙人五种借物遁形的方术。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汉 时, 解奴辜 、 张貂 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介象 、 左慈 、 于吉 、 孟钦 、 罗公远 、 张果 之流,及晋书女巫 章丹 、 陈琳 等术,皆本此。谓为神仙,其实非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见其物则可隐。惟土遁最捷,盖无处无土也。” 傅勤家 《中国道教史》第八章第三节:“后世有五遁之法,言能依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遁形。其不能变化隐遁及白日飞昇而死者,道书谓之尸解,言将登仙,假託为尸以解化也。”
《漢語大詞典》:刑范(刑範)
(1).铸造器物的模子。刑,通“ 型 ”,模型。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 杨倞 注:“刑范,铸剑规模之器也。”
(2).法度。逸周书·酆保:“ 商 为无道,弃德刑范。” 朱右曾 校释:“刑范,皆法也。”
《漢語大詞典》:水银浸(水銀浸)
殉葬的金玉等器物,被大殓时涂于尸体上的水银所浸染而形成的斑点。 鲁迅 《彷徨·离婚》:“ 七大人 正拿着一条烂石似的东西,说着,又在自己的鼻子旁擦了两擦,接着道,‘可惜是“新坑”。倒也可以买得,至迟是 汉 。你看,这一点是“水银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