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嘴 → 觜嘴”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张口(張口) 拼音:zhāng kǒu
1.开口。表示说话、要求、饮食、唱歌等。《红楼梦》第五七回:「凡闺阁中家常一应需用之物,或有亏乏,无人照管,他又不与人张口。」
2.惊讶得说不出话的样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漢語大詞典》:牙颊(牙頰)
牙齿和颊辅。亦指嘴巴。 唐
陆龟蒙 :“ 秦 亦厌战,虽鼓牙颊,未能吞诸侯。” 宋
苏轼 《雨后行菜》诗:“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剽窃其语,置牙颊间以誑惑人听。”
《漢語大詞典》:呶呶
谓撅起嘴巴示意。 茅盾 《速写》:“他的同伴……对 金百顺 呶呶嘴巴,似乎说:‘走罢!何必进去呢!’” 李云香 《燕子飞在电杆上》:“ 小燕 从被子后面翻出一个白布包包放在床上,又呶呶嘴向 万如 说:‘快穿穿试试。’”
《國語辭典》:掩口 拼音:yǎn kǒu
1.以手遮口。《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孔子家语。卷五。子路初见》:「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
2.比喻沉默。《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忠臣掩口,谗夫在侧,邪说谀辞,以曲为直。」
《國語辭典》:决口(決口) 拼音:jué kǒu
沿河的堤防被大水冲出缺口。《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宫保以为夹堤里的百姓,庐墓生产可惜,难道年年决口就不伤人命吗?」
《國語辭典》:骨都 拼音:gū dū
形容撅起、鼓起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浦到了下处,惹了一肚子的气,把嘴骨都著坐在那里。」也作「骨嘟」、「骨笃」、「骨董」。
《國語辭典》:咕嘟 拼音:gū dū
形容急饮的声音。《儿女英雄传》第四回:「把方才凉的那碗凉茶端起来,咕嘟咕嘟的喝了。」
《國語辭典》:咕嘟 拼音:gū du
北方方言:(1)撅嘴含怒的样子。《红楼梦》第八五回:「说的两个人都咕嘟著嘴坐著去了。」(2)煮。如:「可别把鱼咕嘟烂了。」
《國語辭典》:小口 拼音:xiǎo kǒu
未成年的孩子。《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序》:「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
《國語辭典》:牙口 拼音:yá kǒu
1.牙齿。《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因道:『老哥哥的牙口竟还好。』他道:『不中用了,左半边儿的槽牙,已活动了一个。』」
2.牲口的年龄。因牲口可依其牙齿多寡来断定其年龄。《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此牛牙口尚小,且又精壮,为何把他买去做了杀才?」
《国语辞典》:闭嘴(闭嘴) 拼音:bì zuǐ
1.闭著嘴巴。如:「闭嘴不语。」
2.命令人停止说话。如:「闭嘴!这里没有你说话的馀地。」
《國語辭典》:都抹 拼音:dū mǒ
迟疑、拖延。《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狄希陈都抹了会子,蹭到房里。」也作「都都摸摸」、「都都磨磨」。
《國語辭典》:油嘴 拼音:yóu zuǐ
狡猾善辩的口才。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我俩个一生皮脸无羞耻,油嘴之中俺为祖。」《红楼梦》第三八回:「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
《漢語大詞典》:拙嘴笨舌
嘴巴笨拙。谓不善于言辞。 杨朔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望南山》:“我一个草木之人,拙嘴笨舌的……说错了,你也别怪。”亦作“ 拙嘴笨腮 ”。 刘厚明 《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漢語大詞典》:碎嘴
方言。说话絮烦。亦指说话絮烦的嘴巴。《人民日报》1956.11.17:“我竟会变成那样不能抑制地张惶无主,以至于惊讶得和同行者念念有词地碎嘴乱说。”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四:“她有一张天生的碎嘴,除了用来吃喝,就是专门散布谣言,拨弄是非。”
《国语辞典》:目瞠口哆 拼音:mù chēng kǒu chě
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愕的样子。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七。荆山客邸》:「无所见而出,面色如墨,目瞠口哆,不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