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排愁破涕  拼音:pái chóu pò tì
排解忧愁,不再流泪。形容由忧愁变为喜悦、欢欣。如:「和朋友相聚真是排愁破涕的良方。」《周书。卷四一。列传。王褒》:「且当视阴数箭,排愁破涕。人生乐耳,忧戚何为。」
《国语辞典》:神人共悦(神人共悦)  拼音:shén rén gòng yuè
神仙、凡人都感到喜悦。形容天下太平的景象。《孤本元明杂剧。群仙朝圣。第三折》:「第一来圣主更仁慈,第二来群仙添寿考,因此上神人共悦贺皇朝。」
《国语辞典》:跫然足音  拼音:qióng rán zú yīn
比喻客人来访,心中十分喜悦。参见「足音跫然」条。《聊斋志异。卷四。胡四相公》:「劳君枉驾,可谓跫然足音矣。请坐赐教。」
《国语辞典》:千欢万喜(千欢万喜)  拼音:qiān huān wàn xǐ
极为喜悦。明。无名氏《寻亲记》第二九出:「二十年没了父亲,今日见说爹在他乡,孩儿千欢万喜。」
分类:喜悦二九
《国语辞典》: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拼音: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
一方面因父母的高寿而喜悦,一方面因父母的年老而戒惧害怕。语出《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后也用来形容既使人高兴又使人忧惧的事情。《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那颜氏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所喜者,阿寄回来,所惧者,未知生意长短若何?」
《国语辞典》:欣欣得意  拼音:xīn xīn dé yì
喜悦快乐,洋洋自得。《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大家说起这件事,都要笑的眼睛没缝,欣欣得意,不以为羞耻的。」也作「忻忻得意」、「欣欣自得」。
《国语辞典》:转悲为喜(转悲为喜)  拼音:zhuǎn bēi wéi xǐ
转悲伤为喜悦。《红楼梦》第三回:「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野叟曝言》第七回:「璇姑见素臣颇有回心,转悲为喜,把手放了下来,说道:『相公不须商议,奴身总属相公的了。』」
分类:悲伤喜悦
《国语辞典》:转愁为喜(转愁为喜)  拼音:zhuǎn chóu wéi xǐ
转变忧愁焦虑为喜悦快乐。明。陆采《怀香记》第二二出:「解双眉转愁为喜,订芳期欢声和气。」也作「转忧成喜」、「转忧为喜」。
《国语辞典》:转忧成喜(转忧成喜)  拼音:zhuǎn yōu chéng xǐ
忧虑的心情转为喜悦。《红楼梦》第五八回:「藕官正没了主意,见了宝玉也正添了畏惧,忽听他反替掩饰,心内转忧成喜。」也作「转愁为喜」、「转忧为喜」。
《国语辞典》:转忧为喜(转忧为喜)  拼音:zhuǎn yōu wéi xǐ
忧愁的心情转为喜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母亲方才转忧为喜,笑逐颜开。」也作「转愁为喜」、「转忧成喜」。
《国语辞典》:扬眉抵掌(扬眉抵掌)  拼音:yáng méi zhǐ zhǎng
扬起眉毛,拍手鼓掌。形容非常高兴喜悦。《梁书。卷一四。任昉传》:「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
《国语辞典》:忧喜参半(忧喜参半)  拼音:yōu xǐ cān bàn
忧愁和喜悦的心情各占一半。如:「他得知儿子发生车祸,幸而经急救后已无大碍,不禁忧喜参半。」
《国语辞典》:忧喜交集(忧喜交集)  拼音:yōu xǐ jiāo jí
忧愁和喜悦的情绪交织错杂。《三国演义》第六回:「随后曹仁、李典、乐进各引兵寻到,见了曹操,忧喜交集。」
《国语辞典》:嘕嘕  拼音:xiān xiān
喜悦欢愉的样子。清。王念孙《广雅疏證。卷六上。释训》:「嘕嘕,喜也。」
《國語辭典》:足蹈手舞  拼音:zú dào shǒu wǔ
形容非常高兴、喜悦。参见「手舞足蹈」条。《聊斋志异。卷一二。苗生》:「闻者欠伸屡作,欲睡欲遁,而诵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