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善辩
善于说辞。例如:能言善辩。
分類:善辩说辞
《國語辭典》:能言善辩(能言善辯)  拼音:néng yán shàn biàn
能言善道,辩才无碍。如:「凭著他那能言善辩的口才,终于说服了众人。」《镜花缘》第一八回:「小弟从未见过世上竟有这等渊博才女!而且伶牙俐齿,能言善辩!」也作「能言舌辩」。
《國語辭典》:造次  拼音:zào cì
1.仓卒、紧迫。《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秖更生乱。」
2.卤莽。《三国演义》第七六回:「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碍著是头一日来到,不敢就造次,只好眉梢眼角,做些功夫。」
《漢語大詞典》:倡辩(倡辯)
善辩。汉书·东方朔传赞:“ 刘向 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於事及 朔 时者,皆曰 朔 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説。”
分類:善辩
《漢語大詞典》:方朔
汉 东方朔 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 汉 郭宪 《东方朔传》。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輭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 明 何景明 《田子行》:“ 汉王 不好 相如 赋, 方朔 谁知是岁星。” 明 徐渭 《对明篇》:“詼谐 汉 庭 方朔 老,如闻永谢 长安 道。”
《漢語大詞典》:有口
敢言善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孝惠帝 时, 吕太后 用事,欲王诸 吕 ,畏大臣有口者。”汉书·陆贾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曰:“有口,谓辩士。”南史·萧脩传:“ 脩 中直兵参军 陈晷 甚勇有口,求为覘候,见获,以辞烈被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姜淮 者,少年有口。值 殷太史 士瞻 教书,偶不在室, 淮 戴其纱帽,束其带,正在室中摇摆作势, 殷 猝至, 淮 不知带插横解法, 殷 不懌。 淮 曰:‘师父还繫玉带哩,此银带何足贵?’ 殷 笑而释之。”
《漢語大詞典》:折角
(1). 汉元帝 时,少府 五鹿充宗 治 梁丘 ,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 朱云 者, 云 入,昂首论难,驳得 充宗 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 宋 周邦彦 《汴都赋》:“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 清 黄景仁 《送容甫归里》诗:“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
(2).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復有 梁 朝宰臣 李琪 ,每以文章自擅,曾进《贺平中山王都表》云:‘復 真定 之逆城。’ 道 让 琪 曰:‘昨来收復 定州 ,非 真定 也。’ 琪 昧於地理,顿至折角。”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外交》:“看诸卿闻命即行,絶无繫恋,似此皇华之选,必无折角之虞。”
(3).谓折迭其边角。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余尝爱 赵子昂 《书跋》云:‘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迭头巾之角。 清 沈育 《郭有道墓》诗:“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参见“ 折角巾 ”。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 宋 张耒 《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分類:名重一时
《國語辭典》:便佞  拼音:pián nìng
巧言善辩,阿谀逢迎。《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唐。陈鸿《长恨传》:「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國語辭典》:鼓簧  拼音:gǔ huáng
吹笙。《诗经。秦风。车邻》:「既见君子,并坐鼓簧。」宋。朱熹。集传:「簧,笙中金叶,吹笙则鼓动之以出声者也。」
《國語辭典》:张仪舌(張儀舌)  拼音:zhāng yí shé
张仪与楚相饮酒,后楚相遗失璧玉,怀疑张仪所偷,因而鞭打他数百次,仍不承认,后释回。其妻笑以学游说遂招此祸。张仪却问他舌头是否仍在?盖舌头仍在即可继续游说。见《史记。卷七○。张仪传》。后以张仪舌指虽未发迹,但仍有发展的潜能。五代。刘兼 自遣诗:「家人莫问张仪舌,国士须知豫让心。」
分類:善辩口才
《國語辭典》:口辩(口辯)  拼音:kǒu biàn
能言善辩的口才。《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漢語大詞典》:便巧
(1).灵便敏捷。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当 尧 之时, 舜 为司徒, 契 为司马…… 尧 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 尧 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
(2).指简便灵巧之处。汉书·食货志上:“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
(3).指简便巧妙的方法。《汉书·沟洫志》:“众庶见 王延世 蒙重赏,竞言便巧,不可用。”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造 李冰 石堰, 嘉州 绳桥,皆施便巧,坚久耐实。”
《漢語大詞典》:文辩(文辯)
(1).能文善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范且 、 虞庆 之言皆文辩辞胜而反事之情。”汉书·邹阳传:“ 阳 与 吴 严忌 、 枚乘 等俱仕 吴 ,皆以文辩著名。”北史·李锴传:“文辩为时所称,歷位中书侍郎。”
(2).指辩论的文章。 章炳麟 《与邓实书》:“故篇章无计簿之用,文辩非穷理之器,彼二短者,僕自以为絶焉。”
《漢語大詞典》:敏辩(敏辯)
亦作“ 敏辨 ”。 机敏善辩。 唐 元稹 《莺莺传》:“言则敏辩,而寡於酬对。”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知微:“谈论笑謔,敏辩无双。”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李仆射方正:“有 王处士 者,知书善棋,加之敏辨, 李公 寅夕与之同处。”
分類:机敏善辩
《漢語大詞典》:资辨(資辨)
利口善辩。史记·殷本纪:“ 帝紂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
分類:利口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