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善民
善良之民。《商君书·去强》:“国以善民治姦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姦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彊。”
分類:善良
《漢語大詞典》:贤善(賢善)
(1).贤明善良。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卿云歌三:“迁于贤善,莫不咸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信度国:“其有精勤贤善之徒,独处闲寂,远迹山林,夙夜匪懈,多证圣果。” 唐 元稹 《唐故建州浦城县尉元君墓志铭》:“夫人 濮阳 吴氏 ,贤善恭干。”
(2).指贤明善良的人。 唐 元稹 《授孟子周太子宾客制》:“闻匹夫之爱其子者,犹求明哲为之师,贤善为之友,而况乎羽翼元子,宾游东朝,非旧德耆年,孰副兹选?”
《國語辭典》:纯良(純良)  拼音:chún liáng
纯正善良。如:「他的个性纯良忠厚,从不和人争权夺利。」三国魏。曹丕〈曹苍舒诔〉:「于惟淑弟,懿矣纯良。」
《漢語大詞典》:谨良(謹良)
谨慎善良。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家 薄氏 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於天下,便。”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五:“问之曰:‘都虞候某甲者何如人?’ 怀德 曰:‘在军职中最为谨良。’” 明 章懋 《从父文山府君墓志铭》:“天资温厚谨良,虽未尝问学,朴野无文,而行甚湻篤,无市井儇薄之态。”
分類:谨慎善良
《國語辭典》:淳良  拼音:chún liáng
朴实而善良。《宋史。卷四一三。赵必愿传》:「立淳良、顽慢二籍,劝惩人户。」《醒世姻缘传》第一七回:「那时节的百姓真是淳良,受他这般的荼毒,扁担也压不出个屁来。」
《國語辭典》:厚道  拼音:hòu dào
待人诚恳宽厚,不刻薄。《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那余虞两家到底是诗礼人家,也还厚道。」《红楼梦》第三六回:「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
《漢語大詞典》:祥顺(祥順)
善良温顺。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及长好学,孝敬祥顺。”
分類:善良温顺
《漢語大詞典》:进良(進良)
(1).进用贤良之士。荀子·致士:“夫是之谓衡听、显幽、重明、退姦进良之术。”
(2).增进善良的品德。大戴礼记·诰志:“在国统民如恕,在家抚官而国,安之勿变,劝之勿沮,民咸废恶如进良。”
《漢語大詞典》:愿民
朴实善良之民。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愿民,无国而不有悍民。”汉书·食货志下:“善人怵而为姦邪,愿民陷而之刑戮。” 清 冯桂芬 《上海果育堂记》:“人性无不善,衣租食税读书识字之民皆愿民也。”
分類:朴实善良
《漢語大詞典》:宝行(寶行)
善良的品行。吕氏春秋·博志:“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復。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
分類:善良品行
《漢語大詞典》:温淑
温和善良。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有孝友温淑,恂恂平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 小梅 姿容秀美,又温淑,即以为继室可也。” 巴金 《爱的十字架》:“她不仅有中人之姿,还有温淑的性情和善良的心。”
《漢語大詞典》:淑贤(淑賢)
善良贤惠。亦指善良贤惠的人。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正嫁娶送终以尊之,亲九族淑贤以穆之。”
分類:善良贤惠
《漢語大詞典》:调良(調良)
驯服善良。 三国 魏 曹丕 《与孙权书》:“此二马,朕之常所自乘,甚调良善走,数万匹之极选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此马调良,可以乘御。”《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三·马通人性》:“以为劣马,故不復留。比公乘之,调良如故。”
分類:驯服善良
《漢語大詞典》:柔善
指性格温柔的善良之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人生初时,善原是同的,但刚的习於善,则为刚善;习於恶,则为刚恶。柔的习於善,则为柔善;习於恶,则为柔恶:便日相远了。”
《漢語大詞典》:淑婉
清婉;善良和婉。宣和画谱·阮郜:“ 阮郜 不知何许人也,入仕为太庙斋郎。善画,工写人物,特於士女得意。凡纤穠淑婉之态,萃於毫端,率到閫域。” 明 归有光 《书张贞女死事》:“贞女为人淑婉,奉姑甚谨。”
分類:善良和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