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草啮(草啮)
宋 黄庭坚 伯时彭蠡春牧图 沙眠草啮性不骄,侧身注目鸣相招。
《漢語大詞典》:咋啮(咋嚙)
啃咬。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犬嚎吠,赶来咋嚙。”
分類:啃咬
《漢語大詞典》:龁啮(齕齧)
(1).咬毁。庄子·天运:“今取猨狙而衣以 周公 之服,彼必齕啮挽裂,尽去而后慊。” 唐 刘禹锡 《观博》:“客视骨如有情焉,如或冯焉,悉詈之不泄,又从而齕啮蹂躪之。”
(2).咀嚼辨味。 宋 苏轼《和陶桃花源》:“耘樵得甘芳,齕啮谢炮製。”
(3).大嚼吞食。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迫暮,忽大呼索汤饼,家人急奉之,乃以手取麪摶成块齕啮之。”
《國語辭典》:齧臂盟  拼音:niè bì méng
咬臂出血以表示坚定的决心或极为诚信的盟约。语本《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齧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后用以指男女私订的婚约。如:「他们虽曾有过齧臂盟,但因战乱而分离,始终无法结成连理。」
《國語辭典》:齧臂  拼音:niè bì
1.咬手臂。《魏书。卷五九。刘昶传》:「虽在公堂,诸王每侮弄之,或戾手齧臂,至于痛伤,笑呼之声,闻于御听。」
2.自咬手臂以示决心的坚定。参见「齧臂盟」条。唐。骆宾王 上廉使启:「虽噬指思归,空轸倚闾之望。而齧臂求仕,非图高盖之荣。」
《漢語大詞典》:啮肥(齧肥)
吃肥美的肉。 唐 刘禹锡《因论·叹牛》:“我之沽是,屈指计其直可以持醪而啮肥,飴子而衣妻。”
分類:肥美
《漢語大詞典》:啮坏(齧壞)
侵蚀破坏。 宋 苏轼《试馆职策问·冗官之弊水旱之灾河决之患》:“ 河 自近岁屡决而西……塞而归之故道歟?则水未必听,或至於啮坏都邑。”
分類:侵蚀破坏
《漢語大詞典》:鼠啮肠(鼠齧腸)
见“ 鼠拖肠 ”。
《漢語大詞典》:鼠拖肠(鼠拖腸)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昔仙人 唐昉 ,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后即以“鼠拖肠”比喻遭受冷落失意。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六:“惆悵昔年曾侍从,而今翻似鼠拖肠。” 宋 欧阳修 《续作永昭陵挽词》之三:“金鼎药成龙已去,人间惟有鼠拖肠。”亦作“ 鼠啮肠 ”。 唐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想望鱼烧尾,咨嗟鼠啮肠。”
分類:遭受失意
《漢語大詞典》:啮嚼(嚙嚼)
咬嚼。 萧红 《桥·手》:“在角落里,在只有一点灯光的地方我都看到过她,好象老鼠在啮嚼什么东西似的。” 萧红 《生死场》一:“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
分類:咬嚼
《漢語大詞典》:啮缺(齧缺)
(1).缺口,锋刃破缺。《淮南子·修务训》:“今剑或絶侧羸文,啮缺卷銋,而称以 顷襄 之剑,则贵人争带之。”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庄子·天地:“ 尧 之师曰 许由 , 许由 之师曰 啮缺 , 啮缺 之师曰 王倪 。” 北周 庾信 《奉报穷秋寄隐士》诗:“ 王倪 逢 啮缺 , 桀溺 耦 长沮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高似孙 以太史无传,而并疑为鸿蒙 啮缺 之类。”
(3).借指隐士。 南唐 陈陶 《锺陵道中作》诗:“曾逢 啮缺 话东海,长忆 萧 家青玉牀。”
《漢語大詞典》:啮噬(嚙噬,齧噬)
(1).咬嚼。 汉 王充 论衡·论死:“今人死,手臂朽败,不能復持刃,爪牙隳落,不能復嚙噬,安能害人?”
(2).比喻折磨。 李广田 《金坛子》:“无后的悲哀啮噬着他们的心。”《花城》1981年第5期:“那张被病菌啮噬着的面孔是曲扭着的,丑陋的。”
齧噬:咬食。 汉 王充 论衡·商虫:“彊大食细弱,知慧反顿愚。他物小大,连相啮噬。”
分類:咬嚼折磨
《漢語大詞典》:啮铁(齧鐵)
传说中的兽名。神异经·中荒经:“南方有兽焉,角足大小形状如水牛,皮毛黑如漆,食铁饮水,其粪可为兵器,其利如刚,名曰啮铁。”
《漢語大詞典》:齮啮(齮齧)
咬噬。正法华经·应时品:“饥饿之时,普皆諍食,疲瘦羸劣,鬭相齮齧。”
分類:咬噬
《漢語大詞典》:齰啮(齚嚙,齚齧)
(1).咬嚼。大般涅槃经卷三九:“汝等今者欲以手爪鉋 须弥山 ,欲以口齿齚啮 金刚 。”
(2).谓毁伤。
分類:咬嚼毁伤
《漢語大詞典》:兔啮(兔齧)
(1).兔子咬过的草。《淮南子·说林训》:“兔啮为螚。” 高诱 注:“兔所啮草,灵在其心中,化为螚,一説,兔啮,虫名。”
(2).病名。足跟部的痈疽。其状如为兔所啮,故名。灵枢经·痈疽:“发於脛,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漢語大詞典》:锼啮(鎪嚙)
犹侵蚀。元史·河渠志二:“安置石囤四千九百六十,抵御鎪嚙,以救其急。”
分類: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