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询于刍荛(詢於芻蕘)  拼音:xún yú chú ráo
刍荛,割草砍柴的人。询于刍荛指向割草砍柴的人询问请教。谓不耻下问。《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漢語大詞典》:询谋佥同(詢謀僉同)
谓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僉同。” 孔颖达 疏:“又询於众人,其谋又皆同美矣。”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凡省、院、臺、百司庶政,询谋僉同,标译所奏,以告於朕。” 清 林则徐 《覆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兹已询谋僉同,谨将察看筹议情形,为我皇上敬陈之。”
《国语辞典》:捏神捏鬼  拼音:niē shén niē guǐ
暗中商议,不使他人知道。如:「他们捏神捏鬼的,不知道又在商议著什么不可告人的的计画。」
《国语辞典》:共商大计(共商大计)  拼音:gòng shāng dà jì
共同商议,筹划计策。如:「此事非同小可,必须尽快通知有关人员,大家齐聚一堂,共商大计。」
《国语辞典》:行政院会议(行政院会议)  拼音:xíng zhèng yuàn huì yì
为行政院商议决策的机构。由行政院院长、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政务委员组成。以行政院长为会议主席,并对会议的决议有决定权。凡应在立法院提出的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其他重要事项,都需提由行政院会议议决。
《国语辞典》:围标(围标)  拼音:wéi biāo
某一发包工程,进行公开招标前,营造商私下共同商议决定,由某厂商得标,而某厂商则出钱给其他陪标者,称为「围标」。
《国语辞典》:谈妥(谈妥)  拼音:tán tuǒ
商议妥当、商讨出结论。如:「买卖货品,得先谈妥价格。」
《国语辞典》:研商  拼音:yán shāng
研究商议。如:「这次的行动非同小可,应该与众人共同研商。」
分类:商议
《国语辞典》:研议(研议)  拼音:yán yì
研讨商议。如:「新方案需经多方研议,才能正式实施。」
分类:研讨商议
《国语辞典》:协议书(协议书)  拼音:xié yì shū
经由双方协同商议后订立的书面契约。如:「转让协议书」。
《漢語大詞典》:搞价(搞價)
商议价钱。 赵树理 《三里湾·回驴》:“﹝驴﹞还在牲口市场拴着哩,有个 东山 客正跟 李林虎 搞价!”
《國語辭典》:不相为谋(不相為謀)  拼音:bù xiāng wèi móu
不互相谋商。《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類:相商商议
《國語辭典》:磋商  拼音:cuō shāng
互相商议,交换意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如此往返磋商,到底五十块洋钱成的交。」
《漢語大詞典》:清议堂(清議堂)
朝廷官员商议军政大事的地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知会各处督抚,及在城大小文武,齐集清议堂,公同计议,助他粮餉。”
《國語辭典》:军中无戏言(軍中無戲言)  拼音:jūn zhōng wú xì yán
军令严肃,绝无玩笑话。《说唐演义》第八回:「军中无戏言,吩咐立了军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