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绅商(紳商)  拼音:shēn shāng
绅士与商人。如:「展览会场中绅商云集,气氛热络。」
分類:绅士商人
《國語辭典》:生意人  拼音:shēng yì rén
经商、做买卖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回:「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近来风气可大不然了,到是做买卖的生意人还顾点体面,若官幕两途,牛鬼蛇神,无所不有!」
《國語辭典》:人弃我取(人棄我取)  拼音:rén qì wǒ qǔ
别人舍弃的,我去取来。语出《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比喻见解高超,异于常人,能取别人所不要的,作为他日的需用。《镜花缘》第四五回:「他如满部胡须,抑或络腮,我倒喜的。少年男妖道:『这却为何?』二妖道:『这叫作人弃我取。』」
《漢語大詞典》:商凭(商憑)
商人的营业证。 太平天囯 《金匮商凭》:“为颁给商凭以裕囯课而利民生事,今有 金匱县 左四营右四军帅统下 荡口 地方商户 黄兴和 ,向係开张头绳花布舖生理,合给商凭,以备稽查,而垂永久。仰 黄兴和 存执。”
分類:商人营业
《國語辭典》:商股  拼音:shāng gǔ
股份公司中由商民承担出资的股。
《漢語大詞典》:三说法(三説法)
宋 乾兴 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后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 天圣 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 宋 范仲淹 《奏论陕西兵马利害》:“或闻以三説之法可以备边……纵许於 陕西 河东路 以三説入中,既缘客商未多,且可少助粮草而已。”
《漢語大詞典》:贾民(賈民)
古代由商人担任的物价管理人员。周礼·地官·司市:“以贾民禁伪而除诈。” 郑玄 注:“贾民,胥师、贾师之属,必以贾民为之者,知物之情伪与实诈。” 孙诒让 正义:“然则此贾民即谓胥师至肆长诸市吏,以其辟役在市之贾人为之,别於它官府之府史胥徒等,为庶人在官者,故谓之贾民。”
《漢語大詞典》:见钱关子(見錢關子)
南宋 时官府发给商人用来兑换现钱的一种纸币。简称“关子”。宋史·食货志下三:“ 高宗 绍兴 元年,有司因 婺州 屯兵,请桩办合用钱,而路不通舟,钱重难致。乃造关子付 婺州 ……六年,詔置行在交子务。臣僚言:‘朝廷措置见钱关子,有司寖失本意,改为交子,官无本钱,民何以信?’”
《國語辭典》:买青苗(買青苗)  拼音:mǎi qīng miáo
地主或商人对农民所放的一种变相高利贷。参见「放青苗」条。
《漢語大詞典》:买青卖青(買青賣青)
旧时地主或商人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利用农民经济困难,杀价预购青苗,或以接收青苗作抵押品,放出高利贷,称“买青”;从农民方面来说,称“卖青”。
《漢語大詞典》:孖毡(孖氈)
广东 旧称与外国商人贸易的经纪人为“孖毡”。即英语merchant的粤语译音。 清 林则徐 《密拏汉奸札稿》:“所有包买之窰口,説好之孖毡,与兴贩各路之奸商,护送快艇之头目……现俱开出姓名。”
《國語辭典》:门面铺席人(門面鋪席人)  拼音:mén miàn pù xí rén
门面、铺席,指店铺。门面铺席人指生意人。《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曾有门面铺席人来说,他只是高来不成,低来不就。」《警世通言。卷一四。一窟鬼癞道人除怪》:「也曾有省、部、院里掌职事的来说他;也曾有内诸司当差的来说他;也曾有门面铺席人来说他;只是高来不成,低来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