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摊档(攤檔)  拼音:tān dǎng
大陆地区指摊子。如:「走在这条马路上,只见路旁的摊档,规划得井然有序。」
分類:售货货摊
《国语辞典》:免税商店(免税商店)  拼音:miǎn shuì shāng diàn
供外国入境旅客购买货物的商店。其所售货物均免徵关税,故价格较廉。此乃对外国旅客的一种优待措施,常设于国际性港埠或机场。
《国语辞典》:应收帐款(应收帐款)  拼音:yīng shōu zhàng kuǎn
一种对于债务人的求偿权。经常因销售货品或供给劳务而发生。会计上列为资产项。相对于应付帐款而言。也作「应收账款」。
《国语辞典》:询价(询价)  拼音:xún jià
买方进行采购之前,向售货者查询货物的价格及其他交易条件(如品质、数量、付款方式等)的行动。
《国语辞典》:眠川  拼音:mián chuān
旧时杂货铺售货时对于价格的暗语。《通俗常言疏證。货财。眠川》引《游览志馀》:「杂货铺市语,一平头,二空工、三眠川、四睦目、五缺丑、六断大、七皂底、八分头、九未丸。」
《国语辞典》:配货(配货)  拼音:pèi huò
商人添采货品或批售货物。如:「各大果菜市场是农产品的主要配货中心。」也作「批货」。
《漢語大詞典》:浮摊(浮攤)
没有固定地点的售货摊。 清 倦圃野老 《庚癸纪略》:“二十九日,卖买惟浮摊,货物腾贵。”《人民日报》1958.3.2:“因为修筑 东安门 里外大街马路,就把街南北的浮摊全移在 金鱼胡同 西口街南。”
《國語辭典》:谎价(謊價)  拼音:huǎng jià
不实的价格。如:「不肖商人为了利益而虚报谎价。」
《漢語大詞典》:货摊(貨攤)
售货的摊子。 沙汀 《闯关》一:“在一家货摊面前, 左嘉 和那个威望很高的政治委员握了握手,停下来了。”
《國語辭典》:匮台(櫃檯)  拼音:guì tái
商家或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或款项收支的地方。如:「请你到大厅匮台填写相关资料。」《老残游记》第二回:「又走到街上,听铺子里匮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海上花列传》第五八回:「上面设立通长高匮台,周少和在内坐著管帐。这是兑换筹码处所。」也作「匮台」。
分類:商店售货
《國語辭典》:挂幌子(掛幌子)  拼音:guà huǎng zi
1.原指商店门首悬挂所售货物的招牌,现在常借指利用用某种好听的名义。如:「他请人赞助兴办文创事业是挂幌子,实际上是在敛财。」
2.隐情外露。如:「他刚才准是撒了谎,脸上都挂幌子了。」
《國語辭典》:报摊(報攤)  拼音:bào tān
在街头零售报刊杂志的摊位。如:「报摊除了报纸、杂志,有的还兼卖香烟、彩券。」
《国语辞典》:报价(报价)  拼音:bào jià
1.交易行为中,卖方对买方的询问,用口头或书面说明商品价格。《太平广记。卷四三六。东市人》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驴甚壮,报价只及五千。」
2.售货者对采购者所提的货品价格,称为「报价」。可做为比价、议价的依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三回:「后来一个甚么人,上了条陈,说买办不妥,不如设了报价处,每日应买甚么东西,挂出牌去,叫各行家弥封报价。派了委员,会同开拆,拣最便宜的定买。」
《漢語大詞典》:甩卖(甩賣)
旧时商店标榜减价,大量抛售货物。
《國語辭典》:售货员(售貨員)  拼音:shòu huò yuán
售卖货物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