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翼手目  拼音:yì shǒu mù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中的一目。前肢延长而后肢缩小,前后肢和尾巴以皮膜相连成翼,飞翔面由特别伸长之前肢第二至五指支持之,向后包括后面。多数夜间活动,如蝙蝠等。
《國語辭典》:长臂猿(長臂猿)  拼音:cháng bì yuán
六种小的人形类人猿的统称。灵长目。体细长,颜面圆形,口吻突出。臀部胼胝小,臂较长,具大犬齿,声音在音量、音色和传送能力方面都有其特点。营家庭生活,树栖,以嫩枝、果实、昆虫、鸟蛋和幼鸟为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的森林中。
《国语辞典》:北极狐(北极狐)  拼音:běi jí hú
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分布遍及北极。耳短而圆,吻短,蹠有毛,以适应寒冷气候。体型小,体重约三至八公斤。毛色分为白色型与蓝色型。穴居,杂食性,常跟随北极熊,食其剩下的猎物。也称为「白狐」。
《国语辞典》:北极鲸(北极鲸)  拼音:běi jí jīng
动物名。哺乳纲鲸目露脊鲸科。活动于北极附近,以浮游生物为食,状似露脊鲸,皮下脂肪多。近年因被大量捕杀,已逐渐减少。
《国语辞典》:北极犬(北极犬)  拼音:běi jí quǎn
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犬科。产于北极,是爱斯基摩人的交通工具。其祖先是北极地区的野生狼,经驯服后,可拖雪橇,猎杀熊、鹿、海豹等动物。
《国语辞典》:北美狼  拼音:běi měi láng
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犬科。毛灰褐色,形状像狼,唯体型较小。喜好肉食,常捕食兔、鼠等小动物。
《国语辞典》:白鳍豚(白鳍豚)  拼音:bái qí tún
动物名。哺乳纲鲸目。体形呈纺锤状,背部浅蓝色,腹部带白色。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国语辞典》:白唇鹿(白唇鹿)  拼音:bái chún lù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背毛倒生,两腮及唇边毛呈白色,活动于高寒地区,为中国特有的动物。
《国语辞典》:玄鼠  拼音:xuán shǔ
动物名。哺乳纲鼠科。一种家鼠。体背面黑色,腹面石板色,体中等大,尾长。
《国语辞典》:麝牛  拼音:shè niú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外形如牛而小,肩高一点三公尺,体重约三百公斤。体被褐色长毛。雄牛有麝香气,头有向下弯曲的大角一对。分布于北美草原地带。
《国语辞典》:麝鼠  拼音:shè shǔ
动物名。哺乳纲食虫目尖鼠科。体形似鼠而较肥大,体长约十三点五公分。眼小,耳短,尾侧扁。穴居池、湖、河、溪等浅水旁,杂食性,吃水边植物或贝类、小鱼等。其毛皮可做衣服。
《国语辞典》:树鼩(树鼩)  拼音:shù qú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树鼩科。为一种原始猿类,外形像松鼠,体型小,吻尖而细,尾巴蓬松,毛棕褐色。分布于南亚至东南亚间的树林中。惯食昆虫、鸟卵和果实。
《国语辞典》:指猴  拼音:zhǐ hóu
动物名。哺乳纲灵长目指猴科。身长约四十公分,尾部特长,约六十公分,毛色为褐色,手、足之指很长,善于抓物,故称为「指猴」。
《国语辞典》:弓浆虫(弓浆虫)  拼音:gōng jiāng chóng
动物名。一种寄生虫。哺乳、鸟类及人类的身体均可能感染上它。主要寄生于肌肉组织或脑部。一般人受感染并无明显症状,但在孕妇则可能使胎儿产生水脑症、小脑症等严重畸形或死亡。在爱滋症者身上则可能引起致命的弓浆虫脑炎。
《国语辞典》:斑驴(斑驴)  拼音:bān lǘ
动物名。哺乳纲奇蹄目。体肥大,有黑褐色斑纹的驴子。产于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