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野祭巷哭  拼音:yě jì xiàng kū
无论巷口或郊野都有人祭拜、哭泣。比喻举国哀悼。如:「国家元首逝世,举国野祭巷哭。」
《漢語大詞典》:祖泣
祭奠哭泣。新唐书·李嗣业传:“葬日,使中人临弔,中朝臣祖泣,塋给扫除十户。”
分類:祭奠哭泣
《国语辞典》:哭喊  拼音:kū hǎn
大声哭泣喊叫。如:「弟弟因要不到玩具,而在地上哭喊撒赖。」
《国语辞典》:哭闹(哭闹)  拼音:kū nào
哭泣吵闹。《红楼梦》第一九回:「因此哭闹了一阵。他母兄见他这般坚执,自然必不出来的了。」
分类:哭泣吵闹
《国语辞典》:伯俞泣杖  拼音:bó yú qì zhàng
汉朝韩伯俞受母责打,由母亲打人时的力气感受到母亲体力衰弱而哭泣。见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后比喻孝顺。《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伯俞泣杖,因母之老。」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三折:「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伯俞泣杖。」
《国语辞典》:抽抽噎噎  拼音:chōu chōu yē yē
形容哭泣时一吸一顿的样子。《红楼梦》第二○回:「林黛玉见了,越发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
分类:哭泣一顿
《国语辞典》:夜惊症(夜惊症)  拼音:yè jīng zhèng
三至五岁的小孩在半夜里突然像受到惊吓似的哭泣,甚至爬起来,翌日醒来又全然不知昨夜的事,称为「夜惊症」。
《漢語大詞典》:风号雨泣
风声像是怒号,雨声像是哭泣。常常用来渲染悲壮的气氛。例如: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黄宗羲《柳敬亭传》
《漢語大詞典》:掣缩(掣縮)
犹抽搭。哭泣貌。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昔有 古强 者…… 扬州 稽使君 闻而试迎之於 宜都 。既至,而咽呜掣缩,似若所知实远,而未皆吐尽者。”
分類:哭泣
《漢語大詞典》:抽抽搐搐
一吸一顿地哭泣。 康濯 《我的两家房东》:“‘北屋里干什么呢?谁抽抽搐搐的不舒展啊?’我问 金锁 ,他说是他大姐啼哭啦。”
《國語辭典》:抽搭  拼音:chōu da
哭泣后一吸一顿的声音。如:「小朋友第一天上幼稚园,眼看著全是不认识的人,害怕得抽搭起来。」
《漢語大詞典》:啜血
犹泣血。极其悲痛而无声的哭泣。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事势危迫,啜血上言。”参见“ 泣血 ”。
《國語辭典》:泣血  拼音:qì xuè
形容非常的悲恸。《礼记。檀弓上》:「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漢語大詞典》:泣不可仰
哭泣得抬不起头。形容极度悲伤。 刘半农 《琴魂》:“到一曲奏完,我向台下一望,有无数眼睛,同时在那儿流泪。那掷花的妙龄女郎,竟是泣不可仰,似乎她的身体,已被音乐管束着。” 洪深 《编剧二十八问》:“在剧中,他(大律师)把书记大骂一顿,责她多管闲事;她正在泣不可仰。”
《國語辭典》:如泣如诉(如泣如訴)  拼音:rú qì rú sù
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比喻声音凄楚哀怨。宋。苏轼 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隋唐演义》第三一回:「那一夜朕在清修院歇,隔垣听得谢妃子的琵琶,真个弹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令人听之忘寐。」也作「如诉如泣」。
《國語辭典》:丧声嚎气(喪聲嚎氣)  拼音:sāng shēng háo qì
哀声叹气如遇丧事一般。如:「不要整天丧声嚎气的,惹人嫌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