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心术(心術)  拼音:xīn shù
1.思考、认知事物的方法。《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而动,然后心术形焉。」《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见,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坏了心术。」
2.居心、存心。《三国演义》第六○回:「先事曹操,便思谋害;后从孙权,便夺荆州;心术如此,安可同处乎?」《野叟曝言》第四二回:「鸾吹向日只知道始升博学能文,风流尔雅,不知他心术如何?」
3.心计、计谋。《西游记》第四三回:「八戒就使心术,要躲懒讨乖。」《红楼梦》第五五回:「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心术利害,我这几年难道还不知道。」
《國語辭典》:萧艾(蕭艾)  拼音:xiāo ài
一种臭草。比喻不肖。《楚辞。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宝萧艾于重笥兮,谓蕙芷之不香。」
《國語辭典》:上等  拼音:shàng děng
最高等级或最优异的品质。《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宋四公先拿了银毬,把脚踏过许多关棙子,觅了他五万贯锁赃物,都是上等金珠。」《红楼梦》第五七回:「王夫人又吩咐预备上等的席面,定名班大戏,请过甄夫人母女。」也作「上第」。
《國語辭典》:冰魂  拼音:bīng hún
比喻清高洁亮的精神或灵魂。宋。苏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漢語大詞典》:行治
普遍良好。逸周书·度训:“是故明王明丑以长子孙,子孙习服,鸟兽仁德,土宜天时,百物行治。”
(1).行谊治绩。汉书·何武传:“ 九江 太守 戴圣 ,礼经号 小戴 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 宋 王安石 《王深甫墓志铭》:“世皆称其学问、文章、行治,然真知其人者不多。”
(2).品质才能。 宋 秦观 《人材》:“器识閎而风节励,问学博而行治纯。”
《漢語大詞典》:淑质(淑質)
(1).美好的资质。指体貌美。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有女独处,婉然在牀;奇葩逸丽,淑质艳光。” 唐 吕岩 《赠刘方处士》诗:“韶年淑质曾非固,花面玉颜还作土。”
(2).美好的资质。指美善的品质。后汉书·崔駰传:“应规矩之淑质兮,过 班 倕 而裁之。” 汉 赵岐 《〈孟子〉题辞》:“ 孟子 生有淑质。” 宋 陆游 《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 明 陈子龙 《升天行》之二:“明姿与淑质,千载无欢愁。”
《國語辭典》:顶戴(頂戴)  拼音:dǐng dài
1.敬礼。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顶戴奉持,终不舍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举家顶戴不尽。可见世间刑狱之事,许多隐昧之情,一些造次不得。」
2.清代官吏品级,以帽上顶珠的色质为别,称为「顶戴」。
《漢語大詞典》:大美
(1).谓大功德,大功业。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陆德明 释文:“大美,谓覆载之美也。”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利及万物不言所利。” 三国 魏 杨修 《答临淄侯笺》:“若乃不忘经国之大美,流千载之英声。”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盖古之圣贤以芻蕘之谈而成大美者多矣,岂俟某引而质之。”
(2).指才德、品质上的优异。吕氏春秋·举难:“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汉书·陈汤传:“论大功者不録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
《國語辭典》:渣滓  拼音:zhā zǐ
1.杂质、糟粕。如:「这金子纯度不足,仍有些渣滓未去。」
2.物品被提取精华后剩馀之物。《红楼梦》四四回:「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
3.比喻多馀无用的人事物。如:「社会的渣滓」。《花月痕》第八回:「这样一想,登时把先前思慕心肠,如濯向冰壶,不留渣滓,倒也爽然。」
《漢語大詞典》:践形(踐形)
古代哲学术语。体现人所天赋的品质。孟子·尽心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唐 韩愈 《答侯生问〈论语〉书》:“圣人践形之説, 孟子 详於其书。” 清 曾国藩 《送刘椒云南归序》:“使夫一身得职,而天地万物,各安其分。以位以育,以效吾之官司,所谓践形者也。”
《漢語大詞典》:昭质(昭質)
(1).明洁的品质。《楚辞·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清 方文 《润州访王望如广文》诗之一:“昭质如冰雪,微官尘岂緇。”
(2).指箭靶所画之地。《楚辞·大招》:“昭质既设,大侯张只。” 蒋骥 注:“昭质,谓射侯所画之地,如白质、赤质之类。”
《漢語大詞典》:青骨
(1).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蒋子文 者, 广陵 人也。嗜酒好色,挑达无度,常自谓己骨清,死当为神。”后因以“青骨”指仙骨。 宋 苏轼 《戏作种松》诗:“青骨凝緑髓,丹田发幽光。白髮何足道,要使双瞳方。却后五百年,骑鹤还故乡。”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百咏》《蒋帝庙》诗有‘闔棺漫説荣枯定,青骨犹当履至尊’之句,人多不解‘青骨’二字。偶閲海録碎事,载 后汉 末 蒋子文 尝为 秣陵 尉,自谓青骨,死当为神。后因显灵, 吴主 为立祠 钟山 下,因改山为 蒋山 。后累封为帝。始知二字本此。”
(2).借指 蒋子文 。 唐 萧遘 《和王侍中谒张恶子庙》诗:“青骨祀 吴 谁让德,紫华居 越 亦知名。” 宋 司马光 《送吴仲庶知江宁》诗:“青骨灵祠在,黄旗王气收。”
(3).指坚贞的品质、气概。 唐 张馀庆 《青玉案赋》:“成其高而有足,歷其远而有脛,将以表青骨,传素心。”
《漢語大詞典》:质素(質素)
(1).谓其本色素朴,不加文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孔子 曰:賁,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 扬雄 《太玄·文》“大文弥朴” 晋 范望 注:“木故称朴,朴而质素,故似不文也。” 夏衍 《法西斯细菌》第二幕:“ 俞实夫 的住宅相当宽大的西式客厅,质素而具备着品格的陈设。”引申为(1)文词平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 后汉 鲁丕 ,辞气质素,以儒雅中策,独入高第。”又《书记》:“或事本相通,而文意各异;或全任质素,或杂用文綺。”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惟 李 杜 古赋,词句质素。”(2)有操守;俭朴。南齐书·刘善明传:“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南史·循吏传·杜慧度:“ 慧度 布衣蔬食,俭约质素。”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其父子无嗜欲,自奉质素如此。”
(2).素质;固有的品质或性质。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炭也,铅也,金刚石也,此三者质素相同,而成形各异。” 李大钊 《什么是新文学》:“一般最流行的文学中,实含有很多缺点。概括讲来,就是浅薄,没有真爱真美的质素。”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他也富有实行的质素, 法国 作家所常有的享乐的气息,在他的作品中是丝毫也没有的。” 柳青 《狠透铁》:“他们说老汉精神上有一种先天的质素,使他嗅出异己阶级的味道。”
(3).古代刀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刀剑录缺:“显显名世若 舜 之吴刀, 周 之赤刀, 鲁 之孟劳, 魏文帝 之百辟。刀六名:灵宝、含章、清刚、扬文、质素、龙鳞。”
《國語辭典》:修养(修養)  拼音:xiū yǎng
1.修治涵养使学问道德臻于精美完善。元。张养浩寿子〉诗:「由弗修养,道乃违叛。」《红楼梦》第五三回:「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祀祖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
2.品德、风度。如:「他是一位很有修养的人。」
《漢語大詞典》:质正(質正)
(1).品质正直。《楚辞·九章·怀沙》:“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 王逸 注:“言人质性敦厚,心志正直。”亦指质朴正直。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
(2).质询,就正。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情慨慨而长怀兮,信上皇而质正。” 明 李贽 《四勿说》:“聊且博为註解,以质正诸君何如?” 胡适 《寄陈独秀》:“重读足下所论文学变迁之说,颇有鄙见,欲就大雅质正之。”
(3).辨明。旧唐书·吕才传:“ 才 多以典故质正其理,虽为术者所短,然颇合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