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九辩(九辯)  拼音:jiǔ biàn
1.夏代的乐曲。《楚辞。屈原。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汉。王逸。注:「九辩,九歌,禹乐也。」
2.《楚辞》篇名。王逸以为乃屈原弟子宋玉悯其师忠而遭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
《國語辭典》:伤悼(傷悼)  拼音:shāng dào
哀伤悼念。《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传》:「倢伃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悼。」《三国演义》第五三回:「孙权闻慈死,伤悼不已,命厚葬于南徐北固山下。」
《國語辭典》:嗟悼  拼音:jiē dào
嗟伤哀悼。《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红楼梦》第一回:「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
《國語辭典》:伤逝(傷逝)  拼音:shāng shì
1.感念死去的人。北周。庾信〈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孙子荆之伤逝,怨起秋风。」唐。司空图〈注悯征赋述〉:「破琴伤逝,无复知音。」
2.为死亡感到哀伤。明。李贽《焚书。卷四。伤逝》:「人莫不欲生,然卒不能使之久生;人莫不伤逝,然卒不能止之使勿逝。」
《國語辭典》:悲悼  拼音:bēi dào
对死者的悲哀悼念。汉。蔡邕〈郭泰碑〉:「降年不永,民斯悲悼。」《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一路看著水色山光,悲悼女儿,悽悽惶惶,一路来到苏州。」
《漢語大詞典》:辍食(輟食)
停止饭食。多形容哀伤或发愤之情。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淮南王 至 雍 ,病死,闻,上輟食,哭甚哀。” 晋 陆机 《思归赋》:“昼輟食而发愤,宵假寐而兴言。”
《國語辭典》:悲楚  拼音:bēi chǔ
悲伤悽楚。如:「他一听到这样的消息,心中感到阵阵悲楚。」
分類:哀伤凄楚
《國語辭典》:悲忧(悲憂)  拼音:bēi yōu
悲哀忧伤。东周战国。宋玉〈九辩〉:「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宋。范仲淹 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臣方痛心疾首,日夜悲忧……今日之恩,非臣所望。」清。徐珂《清稗类钞。宫闱类》:「今年春,永寿宫始有疾,后亦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其所以慇慇慰解悲忧,预为治备,皆如待今后者。」
《漢語大詞典》:危涕
谓哀伤涕泣。文选·江淹〈恨赋〉:“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李善 注:“《孟子》曰:‘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登楼赋》曰:‘涕横坠而弗禁’……然心当云危,涕当云坠。 江氏 爱奇,故互文以见义。” 唐 唐彦谦 《春阴》诗:“一寸迴肠百虑侵,旅愁危涕两争禁。”
分類:哀伤涕泣
《漢語大詞典》:清哀
清凄哀伤。艺文类聚卷四三引 汉 刘向 《别录》:“ 汉 兴以来,善雅歌者 鲁 人 虞公 ,发声清哀,盖动梁尘。”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晋 夏侯湛 《夜听笳赋》:“相和兮哀谐,惨激畅兮清哀。” 唐 鲍溶 《陇头水》诗:“细响风吹草,清哀雁落云。”
分類:哀伤
《漢語大詞典》:永伤(永傷)
长久忧思;长久哀伤。《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红楼梦第八七回:“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 清 恽敬 《女婴圹铭》:“追埋铭于婴之壙前,前五步,志永伤焉。”
《漢語大詞典》:悲慕
哀伤思念。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礼舍利宝塔门》:“以悲慕故,善心浓到。” 宋 苏舜钦 《歙州黟县令朱君墓志铭》:“向使如常童,悲慕不能自引去,徒血兇锋,於祸无所转,则家君死难之节不表,而 朱 氏之祀殄矣。”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疾疢沉绵,无由致哀於一慟,不胜悲慕耳。”
分類:哀伤思念
《漢語大詞典》:悼惜
哀伤惋惜。多用以对死者。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 成都 。 先主 甚悼惜。”隋书·循吏传·樊叔略:“晨起,至狱门,於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 亳州 刺史,諡曰‘襄’。”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誄辞、哀辞、祭文,亦一类也,皆生者悼惜死者之情,随作者起义而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独有二巨篋……訇然堕板上。两篋皆破,顿足悼惜。”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九章:“对死者是何等悼惜,竟慷慨地用柏木棺材厚葬她。”
《國語辭典》:断肠花(斷腸花)  拼音:duàn cháng huā
秋海棠的别名。参见「秋海棠」条。
《漢語大詞典》:哀人
忧郁哀伤的人。文子·上礼:“ 老子 曰:‘为礼者雕琢人性,矫拂其情……外束其形,内愁其德,钳阴阳之和,而迫性命之情,故终身为哀人。’”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分類:忧郁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