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咬手  拼音:yǎo shǒu
冬日冷风吹袭指掌,有如割刺,称为「咬手」。
分類:棘手
《漢語大詞典》:咬吐
咬字吐音,发音。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四章:“演员欲练习声母的咬吐,最好得请一位国语教师领导着。”参见“ 咬字 ”。
分類:咬字发音
《國語辭典》:咬字  拼音:yǎo zì
说话时的字音、声调。如:「她咬字清晰,听起来十分悦耳。」清。徐珂《清稗类钞。戏剧类。观剧有南北两派之别》:「北派之誉优也,必曰唱工佳,咬字真,而于貌之美恶,初未介意。」
《國語辭典》:咬文嚼字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
1.在词句上斟酌推敲。元。乔吉〈小桃红。瓠犀微露玉参差〉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好词,好词。关情之处,令人泪落,真一时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节,正须好词,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转来,为大晟乐正,供应词章。」也作「咬言咂字儿」、「咬文咂字儿」。
2.讥笑士人迂腐而不知变通。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隋唐演义》第六回:「如遇患难,此辈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毙,何足为用?」
3.形容卖弄文才、装腔作势。《金瓶梅》第五○回:「见他在人前铺眉苫眼,拿班做势,口里咬文嚼字,一口一声只称呼他薛爷。」《红楼梦》第二七回:「他们必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著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漢語大詞典》:咬文嚼字(齩文嚼字)
同“ 咬文嚼字 ”。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长安观花记》:“然对客无齩文嚼字态。”《何典》第六回:“你只晓得读了几句死书,会齩文嚼字,弄弄笔头。”
《國語辭典》:咬秋  拼音:yǎo qiū
立秋日食瓜的习俗。清。张焘《津门杂记。卷上。岁时风俗》:「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分类字锦》:咬得菜根
邵氏闻见录汪信民常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胡康侯闻之击节叹赏
分类:
《漢語大詞典》:咬虫(咬蟲)
对女性的詈词。《水浒传》第二一回:“﹝ 唐牛儿 ﹞大叫道:‘贼老咬虫,不要慌!我不看 宋押司 面皮,教你这屋里粉碎。’”《水浒传》第二六回:“ 王婆 道:‘咬虫,你先招了,我如何赖得过,只苦了老身!’”
分類:女性詈词
《漢語大詞典》:咬扳
谓受审或遭诘问时牵扯诬陷他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捕役既得此案真盗,止宜令他供出伙盗,方可缉拿,却又不可教唆他咬扳平人。”
《漢語大詞典》:咬扯
攀扯,牵连。《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让 宝根 这么一咬扯,倒好象有了什么私弊。”
分類:攀扯牵连
《國語辭典》:一口咬定  拼音:yī kǒu yǎo dìng
坚持己见,绝不改口。《红楼梦》第八○回:「薛蟠更被这一席话激怒,顺手抓起一根门闩来,一径抢步找著香菱,不容分辨,便劈头劈脸浑身打起来,一口咬定是香菱所施。」《老残游记》第一九回:「遇见了千刀剐万刀剁的个姓刚的,一口咬定了,说是我家送的月饼里有砒霜。」
《漢語大詞典》:小咬
方言。指蠓、蚋等类昆虫。人被叮咬后局部肿胀、奇痒。
《国语辞典》:弄狗相咬  拼音:nòng gǒu xiāng yǎo
唆使两只狗互咬来。比喻唆使两人中的一方故意制造问题,挑起两人的争端。如:「他这叫做『弄狗相咬』,制造纠纷。」
《国语辞典》:怒目咬牙  拼音:nù mù yǎo yá
张眼瞪视、咬牙切齿。形容生气、痛恨到了极点。《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也作「怒目切齿」。
《国语辞典》:切齿咬牙(切齿咬牙)  拼音:qiè chǐ yǎo yá
形容非常愤怒怨恨。《三国演义》第五六回:「徐晃睁眉怒目,许褚切齿咬牙,各有相斗之意。」也作「咬牙切齿」。
《国语辞典》:咬群的骡子(咬群的骡子)  拼音:yǎo qún de luó zi
比喻专门排挤、欺凌别人的人。《红楼梦》第五八回:「这一点子猴崽子,挑么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