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和风(和風)  拼音:hé fēng
1.柔和的微风。《文选。潘岳。杨荆州诔》:「苛慝不作,穆如和风。」晋。束晢〈补亡〉诗六首之三:「黮黮重云,习习和风。」
2.气象上指风速自三点五米至五点九米的风。
《分类字锦》:酌酒和风(酌酒和风)
谢灵运逸民赋弄琴明月酌酒和风御清风以远路拂白云而峻举
分类:隐逸
《分类字锦》:松影和风(松影和风)
司空图 荷香浥露侵衣润,松影和风傍枕移。
分类:
《漢語大詞典》:细雨和风(細雨和風)
(1).细润的雨,和煦的风。 前蜀 韦庄 《登咸阳县楼望雨》诗:“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 渭川 。” 朱德 《和毛泽东〈登庐山〉》:“细雨和风经 白鹿 ,拨云开雾见青天。”
(2).用以比喻和婉不粗暴的方式或态度。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二:“ 高连生 还显得很有修养,虽然受到一大群人的围攻,有的甚至出言不逊,他还是和颜悦色,细雨和风。”
《分类字锦》:和风启衿(和风启衿)
谢万春游赋轻云晻暧以幕岫和风清泠而启衿
分类:
《分类字锦》:和风庆云(和风庆云)
近思录明道先生曰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
分类:
《國語辭典》:和风细雨(和風細雨)  拼音:hé fēng xì yǔ
1.和煦微风、细柔小雨。如:「和风细雨中,轻舟荡漾湖上,是一大乐事。」
2.比喻态度和缓、不粗暴。如:「老师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教导学生,受到大家的敬爱。」
《分类字锦》:和风弭尘(和风弭尘)
陆云诗和风弭尘清晖映盖
分类:
《國語辭典》:和风丽日(和風麗日)  拼音:hé fēng lì rì
微风和煦,阳光明亮。形容天气晴好。元。李爱山〈集贤宾。牡丹亭日长帘半捲套。高平调煞〉:「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也作「风和日丽」。
《漢語大詞典》:日和风暖(日和風暖)
见“ 日暖风和 ”。
《國語辭典》:日暖风和(日暖風和)  拼音:rì nuǎn fēng hé
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形容天气很好。《孤本元明杂剧。度黄龙。头折》:「日暖风和如阆苑,山明水秀胜瑶池,满眼风光媚。」也作「风和日丽」。
《國語辭典》:光风(光風)  拼音:guāng fēng
1.雨止日出时的和风。《楚辞。宋玉。招魂》:「光风转蕙,汜崇兰些。」唐。权德舆〈古乐府〉诗:「光风澹荡百花吐,楼上朝朝学歌舞。」
2.苜蓿的别名。参见「苜蓿」条。也称为「怀风」。
《國語辭典》:惠风(惠風)  拼音:huì fēng
和暖的风。《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國語辭典》:熏风(熏風)  拼音:xūn fēng
东南风。亦指和暖的风。《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何谓八风?……东南曰熏风。」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策文〉:「若水传帝,熏风御民;重光所集,世载于陈。」《石门文字禅。卷二。寄巽中》:「熏风度南枝,馀芳委红绿。」
《國語辭典》:泠风(泠風)  拼音:líng fēng
1.微风。《庄子。齐物论》:「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南朝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清圳泠风,述遵无废。」
2.柔和的风。《吕氏春秋。士容论。任地》:「子能使雚夷毋淫乎?子能使子之野尽为泠风乎?」唐。柳宗元 解祟赋:「于是释然自得,以泠风濯热,以清源涤瑕。」
分類:和风
《漢語大詞典》:柔风(柔風)
和风;春风。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乃寿,百虫乃蕃,此谓星德。” 尹知章 注:“柔,和也。”《文选·陆机〈园葵〉诗》:“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 吕延济 注:“柔风,春风也。” 唐 罗隐 《谗书·本农》:“丰年之民,不知甘雨柔风之力,不知生育长养之仁。”
分類:和风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