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律风(律風)
汉书·律历志上:“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正。”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律得风气而成声,风和乃律调也。”后因以“律风”指和风。《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五·唐祀圆丘乐章》:“烂云普洽,律风无外。”
分類:和风
《漢語大詞典》:棋路
谓下棋的套路和风格。 明 袁宏道 《卫叔卿博台》诗:“云中转转试钩梯,棋路分明似芥畦。”
《漢語大詞典》:熟风(熟風)
暖风,和风。 宋 叶适 《再过吴江赠僧了洪》诗:“熟风无失舟,小艇来茫茫。”
分類:暖风和风
《漢語大詞典》:霞姿月韵(霞姿月韻)
比喻俊美清雅的仪态和风度。 明 程羽文 《鸳鸯牒》:“ 张惠连 霞姿月韵,春梦楼高。”
《国语辞典》:满袖春风(满袖春风)  拼音:mǎn xiù chūn fēng
衣袖飘曳,盈满和风。形容十分得意。元。张可久〈水仙子。翰林风月〉曲:「翰林风月进多才,满袖春风下玉阶。」
《国语辞典》:时雨春风(时雨春风)  拼音:shí yǔ chūn fēng
及时的雨和春天温暖的和风,能滋润万物的生长。后用以比喻老师的教化。如:「时雨春风,百年树人。」
《国语辞典》:朗月清风(朗月清风)  拼音:lǎng yuè qīng fēng
明亮的月色,清爽的和风。唐。王勃〈秋日游莲池序〉:「琳琅触目,朗月清风。」宋。李清照〈多丽。小楼寒〉词:「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国语辞典》:化雨春风(化雨春风)  拼音:huà yǔ chūn fēng
适合草木生长的雨水及和风。比喻和蔼平易的教育。参见「春风化雨」条。如:「我们在师长的化雨春风中,愉快的度过四年大学生活。」
《国语辞典》:奄老  拼音:yān lǎo
腹部、肚子。元。高安道〈哨遍。暖日和风套。耍孩儿七煞〉:「一个个青布裙紧紧的兜著奄老,皂纱片深深的裹著额楼。」也作「庵老」。
《国语辞典》:独树一格(独树一格)  拼音:dú shù yī gé
比喻自成一家,拥有独自的品味和风格。如:「他的画风独树一格,在当今画坛有很高的评价。」
《国语辞典》:独创一格(独创一格)  拼音:dú chuàng yī gé
比喻有独到的见解和风格。如:「他的作品独创一格,没有抄袭的痕迹。」
《國語辭典》:风不鸣条(風不鳴條)  拼音:fēng bù míng tiáo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音,古人以此象徵贤者在位,天下大治。后比喻社会安定,世事太平。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乎,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汉。王充《论衡。是应》:「关梁不闭,道无虏掠,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國語辭典》:和风细雨(和風細雨)  拼音:hé fēng xì yǔ
1.和煦微风、细柔小雨。如:「和风细雨中,轻舟荡漾湖上,是一大乐事。」
2.比喻态度和缓、不粗暴。如:「老师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教导学生,受到大家的敬爱。」
《國語辭典》:抃风舞润(抃風舞潤)  拼音:biàn fēng wǔ rùn
乘风而飞,舞于雨中。比喻与天地相感应相契合。《宋书。卷八四。孔觊传》:「直山渊藏引,用不遐弃,故得抃风舞润。」
《漢語大詞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齊放,百家争鳴)
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1956年提出的文艺方针。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