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隐显(隱顯)
(1).隐没与显现。《荀子·天论》:“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传》卷下:“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南史·隐逸传上·渔父》:“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陵波隐显。”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虽未见其画,读诸跋,常觉依稀隐显,都在目中。” 王西彦 《乡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绿的田野,弯曲如画的溪流,屏障似的远山和散落隐显的村屋。”
(2).特指文义的含蓄和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谱》:“回互激射之法备,而后隐显之义见矣。”
(4).默默无闻和名扬远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传下·刘炫》:“隐显人间,沉浮世俗。”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且先生布素终身,隐显一致,非独令后世师吾俭也。”如:我眼见他们的升沉隐显。
(2).特指文义的含蓄和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谱》:“回互激射之法备,而后隐显之义见矣。”
(4).默默无闻和名扬远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传下·刘炫》:“隐显人间,沉浮世俗。”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且先生布素终身,隐显一致,非独令后世师吾俭也。”如:我眼见他们的升沉隐显。
《漢語大詞典》:失得
(1).失和得。指事之当否、成败、利弊、优劣等。《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韩康伯 注:“得其会则吉,乖其理则凶。” 孔颖达 疏:“失则报之以凶,得则报之以吉。”《后汉书·陈蕃传》:“陛下宜採求失得,择从忠善。” 宋 曾巩 《永安县君李氏墓志铭》:“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当於理,士有不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见了这般险路,叹道:‘万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却先受了许多惊恐!’”
(2).特指弊病、失误。《后汉书·王符传》:“﹝ 王符 ﹞志意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餘篇,以讥当时失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年》:“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輒言误,误岂可数乎!”
(2).特指弊病、失误。《后汉书·王符传》:“﹝ 王符 ﹞志意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餘篇,以讥当时失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年》:“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輒言误,误岂可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