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隐显(隱顯)
(1).隐没与显现。荀子·天论:“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传卷下:“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南史·隐逸传上·渔父:“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陵波隐显。”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虽未见其画,读诸跋,常觉依稀隐显,都在目中。” 王西彦 《乡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绿的田野,弯曲如画的溪流,屏障似的远山和散落隐显的村屋。”
(2).特指文义的含蓄和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谱》:“回互激射之法备,而后隐显之义见矣。”
(4).默默无闻和名扬远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传下·刘炫:“隐显人间,沉浮世俗。”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且先生布素终身,隐显一致,非独令后世师吾俭也。”如:我眼见他们的升沉隐显。
《漢語大詞典》:失得
(1).失和得。指事之当否、成败、利弊、优劣等。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韩康伯 注:“得其会则吉,乖其理则凶。” 孔颖达 疏:“失则报之以凶,得则报之以吉。”后汉书·陈蕃传:“陛下宜採求失得,择从忠善。” 宋 曾巩 《永安县君李氏墓志铭》:“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当於理,士有不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见了这般险路,叹道:‘万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却先受了许多惊恐!’”
(2).特指弊病、失误。后汉书·王符传:“﹝ 王符 ﹞志意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餘篇,以讥当时失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年:“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輒言误,误岂可数乎!”
《漢語大詞典》:调得(調得)
调和得当。 汉 王充 论衡·谴告:“酿酒於罌,烹肉於鼎,皆欲其气味调得也。”
《國語辭典》:众口难调(眾口難調)  拼音:zhòng kǒu nán tiáo
每个人口味不同,难以调和出使大家都满意的味道。也比喻众人的言语、意见很难取得一致。元。邓玉宾〈粉蝶儿。丫髻环绦套。普天乐〉曲:「羊羹虽美,众口难调。」《封神演义》第三三回:「臣非纵子不忠,奈众口难调。」
《國語辭典》:色飞眉舞(色飛眉舞)  拼音:sè fēi méi wǔ
极喜悦得意的神情。如:「他最近频传喜讯,早已色飞眉舞,喜上眉稍了。」也作「眉飞色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