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1,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不周
周室
商周
道周
一周
周览
周氏
有周
周天
周知
周文
伊周
周召
自周
周宣
《國語辭典》:不周  拼音:bù zhōu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参见「不周山」条。《楚辞。屈原。离骚》:「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汉。王逸。注:「不周,山名,在昆崙西北转行也。」
2.西北风。《文选。扬雄。羽猎赋》:「帝将惟田于灵之囿,开北垠受不周之制。」唐。李善。注:「西北为不周风,谓冬时也。」
3.不合。《楚辞。屈原。离骚》:「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文选。班固。典引》:「司马相如洿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辞,不周于用。」
4.不至。《文选。班固。幽通赋》:「道脩长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唐。李善。注:「曹大家曰:『夐,远渺也。周,至也。』」《文选。曹植。赠王粲诗》:「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5.疏忽、不周全。《红楼梦》第四五回:「接待不周,礼数粗忽。」
《國語辭典》:不周风(不周風)  拼音:bù zhōu fēng
西北风。传说中西北有不周山,因山缺坏不周,风自此山出,故以山命名。《史记。卷二五。律书》:「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
分類:西北风
《國語辭典》:不周山  拼音:bù zhōu shān
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据闻在上古时代,共工与颛顼为争夺帝位,一怒之下,击坏天柱,致此山缺坏不周,故称为「不周山」。《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山海经。西山经》:「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崇岳之山。」
《國語辭典》:周室  拼音:zhōu shì
周王朝。《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故周室之不坏,繄二国是赖。」
分類:王朝
《漢語大詞典》:商周
《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 商 周 之不敌,君之所闻也。”后用“商周”比喻两者难以匹敌。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惠休 淫靡,情过其才,世遂匹之 鲍照 ,恐 商 周 矣!”
分類:商周匹敌
《漢語大詞典》:道周
(1).路旁。《诗·唐风·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周。” 毛 传:“周,曲也。” 南朝 齐 谢朓 《和徐都曹》:“桃李成蹊逕,桑榆荫道周。” 宋 夏竦 《贺舒州李相公启》:“钦闻朝涣,不获拜伏车下,奔走道周。” 明 高启 《送李用和提举》诗:“名藩多英豪,光彩溢道周。”
(2).以某种道理普遍地教化之。 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道周百亿,化起大千。”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陈太庙舞辞武德舞:“道周经纬,功格玄祇。” 唐 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序:“道周万物者其神充,功济生人者其祥大。”
《漢語大詞典》:一周
(1).循回一遍。管子·弟子职:“受业之纪,必由长始,一周则然,其餘则否。”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陶朱公术》:“种柳千树则足柴。十年之后,髠一树,得一载,岁髠二百树,五年一周。”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人生五计:“六十以往,甲子一周。”
(2).一圈。 巴金 《不能忘却的记忆》:“我一个人绕着灵柩走了一周,以后又站了片刻。”
(3).一星期。 苏曼殊 《碎簪记》:“余一周之内,须同 四川 友人重赴 西湖 ,愧未能如子意也。”
(4).指一周年。宋书·刘康祖传:“ 太祖 欲大举北伐, 康祖 以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以 河北 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志,不许。”
《國語辭典》:周览(周覽)  拼音:zhōu lǎn
观望四周。《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
《國語辭典》:周氏  拼音:zhōu shì
1.姓周的人。如:「周氏宗亲会」。
2.指周朝。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反衰世之陵夷,继周氏之绝业。」晋。刘琨〈劝进表〉:「惠泽侔于有虞,卜年过于周氏。」
分類:
《國語辭典》:有周  拼音:yǒu zhōu
古时习惯于朝代前加「有」字,故称周朝为「有周」。《文选。潘岳。杨荆州诔》:「邈矣远祖,系自有周。」《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
分類:词头
《國語辭典》:周天  拼音:zhōu tiān
即圆周。中国古代以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为周天,即绕天球一周。
《漢語大詞典》:周知(週知)
遍知。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 郑玄 注:“周,犹徧也。”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太祖 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 徐迟 《入峡记》:“如所周知, 三峡 象一个瓶颈, 南津关 是它的瓶口。”
遍知;尽知。 明 归有光 《上王都御史书》:“若夫取之於临时,处极贵之地,而欲以週知天下之人材,不能如其取於素之为裕也。”
分類:周知尽知
《漢語大詞典》:周文
即 周文王 。《后汉书·桓帝纪》:“今京师廝舍,死者相枕,郡县阡陌,处处有之,甚违 周文 掩胔之义。”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周文 启龟,以卜良佐。” 晋 张协 《杂诗》之六:“ 王阳 驱九折, 周文 走岑崟。” 唐 孙公辅 《新修夏邑县城门楼记》:“ 周文 缓而 灵臺 成, 汉文 约而露臺捨。”
分類:周文王
《國語辭典》:伊周  拼音:yī zhōu
伊尹与周公。二人并为辅佐之才。《文选。潘岳。西征赋》:「彼负荷之殊重,虽伊周其犹殆。」《文选。陆机。豪士赋序》:「历观古今,徼一时之功而居伊周之位者有矣。」
《國語辭典》:周召  拼音:zhōu shào
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合称。周成王时二人共辅朝政,故合称为「周召」。
《韵府拾遗 尤韵》:自周
杨泉蚕赋物受气而含生皆缠绵而自周
《漢語大詞典》:周宣
即 周宣王 。 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周宣 之盛,亦讎大邦。”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昔 周宣 惰千亩之礼, 虢公 纳諫。” 李善 注:“国语曰: 宣王 即位,不藉千亩, 虢文公 諫曰:‘夫民之大事在农。’”文选·刘孝标〈辩命论〉:“ 周宣 祈雨,珪璧斯罄。” 刘良 注:“ 周宣王 大旱祈雨,罄尽珪璧於神明而雨不至。” 明 张居正 《考满谢手勅加恩疏》:“嘉乃丕绩,居然 虞 廷让美之风;惟公德明,蔼矣 周宣 毗贤之命。”
分類:周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