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员外(員外)  拼音:yuán wài
1.职官名。员外郎的简称。参见「员外郎」条。
2.旧称财主、富豪等为「员外」。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不是什么员外,俺们这里有几贯钱的人,都称他做员外,无过是个土财主,没品职的。」《水浒传》第六一回:「这李固原是东京人,因来北京投奔相识不著,冻倒在卢员外门前。」
《國語辭典》:员外郎(員外郎)  拼音:yuán wài láng
职官名。员外指正员以外的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隋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均设有员外郎,位次郎中。简称为「员外」。
《國語辭典》:员外郎(員外郎)  拼音:yuán wài láng
职官名。员外指正员以外的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隋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均设有员外郎,位次郎中。简称为「员外」。
《高级汉语词典》:膳部员外郎
唐代礼部专管膳食的长官之一
《国语辞典》:苦忆(苦忆)  拼音:kǔ yì
极为思念。唐。张继〈寄郑员外〉诗:「经月愁闻雨,新年苦忆君。」
《国语辞典》:藤杖  拼音:téng zhàng
用藤编织而成的手杖。唐。杜甫〈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诗:「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儒林外史》第八回:「蘧太守也换了葛巾野服,拄著天台藤杖,出来陪坐。」
《国语辞典》:不胜春(不胜春)  拼音:bù shēng chūn
春意浓厚无限。唐。宋之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诗:「江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唐。戴叔伦〈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诗:「东閤此时闻一曲,翻令和者不胜春。」
《漢語大詞典》:彩仗(綵仗)
彩饰的仪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至三更,有仙乐,彩仗,霓旌,絳节,鸞鹤纷紜,五云来降,入于房中。”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粧成趋彩仗。” 清 赵翼 《镇江观都天会》诗:“七香亭导八掆舆,彩仗前驱一对对。”
彩饰的仪仗。指古代帝王、官员外出时仪卫人员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綵仗蜺旌遶香阁,下輦登高望 河 洛 。” 明 谢谠《四喜记·催赴春闱》:“亲闈莫恋斑衣舞,帝里须夸綵仗迎。”
《国语辞典》:经法(经法)  拼音:jīng fǎ
经书的义理。唐。韩愈〈送殷员外序〉:「又选学有经法,通知时事者一人,与之为贰。」《西游记》第三六回:「须曾讲过儒书,方才去演经法。」
《漢語大詞典》:呵道
亦作“ 呵导 ”。 指封建时代官员外出时,引路差役喝令行人让路。亦泛指为权势者开路。 唐 裴铏 《传奇·马拯》:“此是倀鬼,被鬼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史·刘温叟传:“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御楼也。” 元 顾瑛 《次铁雅先生无题韵》:“朱衣小队高呵道,粉笔新图徧写真。” 清 刘銮 《五石瓠·珠冠价》:“﹝尚书 张忻 夫人﹞行步出户,婢女呵导如官仪,则宫庭不足异矣。”
《国语辞典》:彊志  拼音:qiáng zhì
记忆力特强。《荀子。解蔽》:「博闻彊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唐。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彊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也作「强记」、「彊识」。
《國語辭典》:呼喝  拼音:hū hè
呼叫喝斥。《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他不服差官呼喝,上来就是一把辫子,因此就扭了起了。」
《漢語大詞典》:帘试(簾試)
宋 代吏部补选缺官,凡中选者除同进士出身及恩科人员外,皆须赴吏部长贰厅前之考试,以防代笔之弊,谓之“帘试”。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科举之弊不可革:“吏部长贰帘试之制,非不善也,而文具儿戏,抑又甚焉。”参阅两朝纲目备要·绍熙二年
《国语辞典》:岁弊(岁弊)  拼音:suì bì
一年将尽时。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漢語大詞典》:宿坛(宿壇)
旧谓官员外出时寄宿神庙,设座理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 江西 尹别驾涖 眉 ,就庙社宿坛。”《三侠五义》第十五回:“今有 包大人 在 天齐庙 宿坛放告,有寃枉的没有?只管前去伸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