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申公告老
 
申公归邸

相关人物
申公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320~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馀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國語辭典》:告老  拼音:gào lǎo
官吏因年老而辞职。《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他那做高要县知县的乃兄已是告老在家里,老弟兄相见,彼此欢喜,一连吃了几天的酒。」
《国语辞典》:告老还乡(告老还乡)  拼音:gào lǎo huán xiāng
年老辞职,回到家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西京洛阳县有一官人,姓刘名弘敬,字元普,曾任过青州刺史,六十岁上告老还乡。」
《国语辞典》:告老打罢(告老打罢)  拼音:gào lǎo dǎ bà
以年老为理由请求退休。《豆棚闲话》第六则:「又请了几个废弃的乡宦,假高尚的孝廉,告老打罢的朋友,从边护法。」
《国语辞典》:悬车告老(悬车告老)  拼音:xuán jū gào lǎo
比喻年老辞官,引退家居。汉。蔡邕〈陈实碑〉:「及文书赦宥,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四门备礼,闭心静居。」也作「悬车致仕」。
《國語辭典》:投老  拼音:tóu lǎo
1.到老。《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仇览》:「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
2.告老返乡。晋。王羲之杂帖〉:「迎集中表,亲疏略尽,实望投老,得尽田园骨肉之欢。」清。徐珂《清稗类钞。娼妓类。商宝意怀金陵旧游》:「其后累宦边郡,投老沅江,追念昔游,形诸篇咏。」
分類:垂老告老
《漢語大詞典》:自老
(1).犹告老。谓以己年老而辞官。 宋 曾巩 《送周屯田序》:“上之听其休,为不敢勤以事,下之自老,为无为而尊荣也。”
(2).自然衰老。 唐 拾得 《无题》诗之二:“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 宋 韩元吉 《六州歌头》词:“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 宋 辛弃疾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词:“冉冉年华吾自老。”
《漢語大詞典》:引老
犹告老。年老辞官。 宋 秦观 《寄老庵赋》:“一旦功成事毕,引老乞身。”
《國語辭典》:菟裘  拼音:tù qiú
城市名。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泗水县北。鲁隐公尝有「使营菟裘,吾将老焉」之语。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后遂以菟裘比喻退休养老的地方。
《國語辭典》:里居  拼音:lǐ jū
1.古指官吏罢官归田里而居。《书经。酒诰》:「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
2.聚居于一里之中。隋。王通《文中子。卷一○。关朗篇》:「人不里居,地不井受,终苟道也。」
3.居住的所在地,即住址。如:「请问里居何处?」
4.指籍贯。如:「这两位诗人,不知其里居。」
《漢語大詞典》:告归(告歸)
(1).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书·咸有一德》:“ 伊尹 既復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 孔 传:“告老归邑。”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后汉书·张湛传:“后告归 平陵 ,望寺门而步。” 李贤 注:“告归,谓请假归。”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严恭肃:“以病告归,先人往问疾,至其榻前,布衾破敝,寒士之不如也。” 清 汪懋麟 《送力臣都谏假归扬州》诗:“勇退人所难,告归君独惺。”
(2).告辞,告别回家。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是晚 孟沂 告归。 张运使 不説破他,只叫馆僕尾着他去。”
《國語辭典》:娱老(娛老)  拼音:yú lǎo
老年以某种事物聊以自娱。《汉书。卷一○○。叙传下》:「疏克有终,散金娱老。」《文选。陆机。叹逝赋》:「解心累于末迹,聊优游以娱老。」
《國語辭典》:国老(國老)  拼音:guó lǎo
1.国家的元老。古代用以称退休的公卿大夫。《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国老皆贺子文。」
2.中药的甘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二。草部。甘草》:「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好甘草!性平无毒,能随诸药之性,解金石草木之毒,市语叫做『国老』。」
《漢語大詞典》:谢老(謝老)
告老辞官。魏书·武卫将军谓传:“﹝ 谓 ﹞谢老归家, 显祖 善礼遇之,赐几杖服物,致膳於第。”北史·尉元传:“ 元 诣闕谢老,引见於庭,命升殿劳宴,赐玄冠、素服。”
分類:告老辞官
《漢語大詞典》:庶老
古代士之告老退休者。尚书大传卷五:“大夫、士七十而致仕,老於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餘子毕出,然后皆归。” 郑玄 注:“上老,父师也;庶老,少师也。”礼记·王制:“ 有虞氏 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 孔颖达 疏引 熊安生 云:“国老,谓卿大夫致仕者;庶老,谓士也。”魏书·高祖纪下:“﹝二月﹞丙午,詔畿内七十以上暮春赴京师,将行养老之礼……三月丙寅,宴羣臣及国老、庶老於 华林园 。”一说庶老兼指士人告老退休者与庶人之老者。周礼·天官·外饔“邦饗耆老、孤子,则掌其割亨之事” 汉 郑玄 注:“《王制》曰:‘ 周 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 孙诒让 正义:“庶老亦当兼有庶人之老。依《大司徒》注及 贾 疏义,庶人之老盖七十养於乡、六十养於国、九十养於学,与卿大夫、士之老异也。”
分類:告老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