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视文
告示的文辞。 钱基博 《无锡光复志》:“临时县议事会员睹眎文,大哗。”
《漢語大詞典》:榜子
舟人,船夫。 宋 梅尧臣 《望芒砀山》诗:“出舟跳古岸,林外见脩冈。廻头问榜子,前巘是 芒碭 。” 清 周亮工 《将发剑津病甚扶掖登舟枕上成诗》之一:“江风吹药灶,榜子促医人。”
分類:船夫
《國語辭典》:牌子  拼音:pái zi
1.商品的名称。如:「你用什么牌子的化妆品?」
2.词曲的调子。如:「你唱的是什么牌子?」
3.衙门役卒。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梢公云)知道了,慢慢的来牌子,昨晚那个女孩儿在那里。」也作「牌头」、「牌军」。
4.凭据、票单。《红楼梦》第一四回:「宝玉听说,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说:『好姐姐,给出牌子来,叫他们要东西去。』」
5.宋人以金漆版代替书帖与朋友往来,称为「牌子」。参见「简版」条。
《國語辭典》:牌军(牌軍)  拼音:pái jūn
衙门役卒。《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安抚听罢,著外郎录了王青口词,押了公文,差两个牌军押著王青去捉拿三人并洪三。」《水浒传》第二回:「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他若得知,须走不脱。」也作「牌头」、「牌子」。
分類:衙门差役
《國語辭典》:榜帖  拼音:bǎng tiě
1.晓谕百姓的告示。唐。李骘〈徐襄州碑〉:「赍榜帖先至江西,安存百姓。」
2.考试及第榜示的名单。也作「榜帖」。
《國語辭典》:榜帖(牓帖)  拼音:bǎng tiě
考试及第榜示的名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某叨恭忝文柄,今年榜帖,全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也作「榜帖」。
《漢語大詞典》:诏告(詔告)
(1).祷告。礼记·郊特牲:“乐三闋,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詔告於天地之閒也。” 孔颖达 疏:“音声号呼,告於天地之间,庶神明闻之而来。”
(2).诏示。《汉书·王莽传上》:“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匱策书,神明詔告,属予以天下兆民。”
(3).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告示。后汉书·杨厚传:“ 永建 二年, 顺帝 特徵,詔告郡县督促发遣。”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卷上:“戊寅年二月,上 圣烈慈寿皇太后 尊号,詔告天下。”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调度非人,守御无备之疆吏,或明正典刑以寒其胆,或轻予褫革以蔽其辜,詔告天下,暴扬罪状。”
《國語辭典》:普告  拼音:pǔ gào
遍告、布告。如:「县政府的命令已于前日普告全县县民。」
分類:告示
《國語辭典》:镂榜(鏤榜)  拼音:lòu bǎng
木刻告示。《宋史。卷四一五。列传。黄畴若》:「初,沈黎蛮屡犯边,畴若至,则镂榜晓以祸福,青、弥两羌遂乞降。」宋。利登〈野农谣〉:「红云一道拥归骑,村村镂榜黏春风。」
分類:木刻告示
《漢語大詞典》:高榜
(1).高悬的告示。 宋 苏轼 《高溪有会景亭予欲迁之而力未暇特为制名曰招隐仍为诗以告来者庶几迁之》:“飞簷临古道,高榜劝游人。”
(2).科举时代张贴的录取名单。河北梆子《喜荣归》:“我只说你到京城高榜得中,谁料想落一个乞讨回程!”
《漢語大詞典》:木牌
(1).木制的盾。古代防护兵器。宋史·外国传四·交趾:“兵器止有弓弩、木牌、梭枪、竹枪,弱不可用。”
(2).木制的牌子。用于告示或作标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将木牌悬于本监门之首,以便诸囚览记。” 刘白羽 《新社会的光芒》:“无数的木牌插在土壤里,上面写着分得这块土地的人名。”
(3).即木排。《清会典事例·工部·木仓》:“ 同治 十二年奏准, 四川省 採办 天坛 望鐙杆木植,紥成木牌,用轮船拕带,自 上海 运 津 解 京 。”参见“ 木排 ”。
《國語辭典》:木排  拼音:mù pái
以木材结成一排,放在江河里或有水道的地方,以便载人或运货。也称为「木伐」、「木筏」。
《國語辭典》:挂牌  拼音:guà pái
1.悬牌。《红楼梦》第八六回:「然后知县挂牌坐堂,传齐了一干邻保證见尸亲人等。」也作「挂牌」。
2.医生、律师等正式开业。如:「挂牌行医」。也作「挂牌」。
3.古代知府以下官员补缺署事,由布政司悬牌公告。也作「挂牌」。
《國語辭典》:挂牌(掛牌)  拼音:guà pái
1.悬牌。《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凡要定戏,先几日要在牌上写一个日子,鲍文卿却是水西门总寓挂牌。」也作「挂牌」。
2.指医生、律师等正式开业。如:「小王已可挂牌行医了。」也作「挂牌」。
3.从事外汇等交易,已经委托买进或卖出而等著成交回报。如:「今儿一早,他即趁势挂牌买进某绩优股。」
4.古代知府以下官员补缺署事,由布政司悬牌公布。也作「挂牌」。
《漢語大詞典》:谕子(諭子)
官府的告示、谕告之类。 缪敏 《回忆五四时期的方志敏同志》:“ 志敏 又和他讲了一番抵制 日 货的道理,那商人却冷冷地反问道:‘你有官府的谕子么?’”
分類:官府告示
《国语辞典》:堂谕(堂谕)  拼音:táng yù
1.清代各部堂官所发的告示,以便晓谕众人。
2.当堂的判词或命令。如:「这案件棘手,经法官堂谕开释,总算告一个段落。」
《漢語大詞典》:晓字(曉字)
犹告示,通知。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你可出个晓字:‘凡五日内来赎典者免利,只收本钱。’”
分類:告示通知
《漢語大詞典》:赏帖(賞帖)
悬赏的告示。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真珠姬 揆着心中事,大声啼泣,诉出事繇来。方知是宗王之女,被人掠卖至此。主翁多曾看见榜文赏帖的,老大吃惊,恐怕事发连累。”
分類:悬赏告示
《漢語大詞典》:犯由牌
古代处决罪犯时,公布罪状的牌子或告示。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不能勾金榜上分明题姓字,则落得犯由牌书写名儿。”《水浒传》第四十回:“把这 宋江 、 戴宗 的供状招欵粘连了,一面写下犯由牌,教来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太守命牢中取出 申春 等死囚来,读了犯由牌,押赴市曹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