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垫一角巾
 
垫吾巾
 
垫角巾
 
垫金
 
学林宗
 
巾一角
 
巾垫林宗
 
巾残垫角
 
巾角垫
 
巾角折
 
巾角争垫
   
折鸟巾
  
林宗野外巾
 
林巾
 
乌纱折角
 
细雨垫巾
 
纶巾折
 
葛巾乖角
 
角巾折
 
角巾沾雨
 
护得纶巾角
 
雨中折角

相关人物
郭太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郭太〉~2225~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閒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例句

唯有角巾沾雨至,手持残菊向西招。 李益 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期柳镇未至以诗招之

方领蕙带折角巾,杜若已老兰苕春。 李贺 南园

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 卢照邻 咏史四首之二

惭君角巾折,犹肯问衡闱。 钱起 酬刘员外雨中见寄

典故
吾衰矣
 
周公不梦
 
周公入梦
 
梦周公
 
梦周孔
 
学周公
 
东周梦
 
甚矣吾衰矣

相关人物
孔子
 
周公


《论语·述而》~60~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史记》卷四〈周本纪〉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颇收殷馀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初,管、蔡畔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故初作大诰,次作微子之命,次归禾,次嘉禾,次康诰、酒诰、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例句

凄其望吕葛,不复梦周孔。 杜甫 晚登瀼上堂

典故
斗在不如吾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八〈代梦得吟〉
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太半无。世上争先从尽【案:上声。】汝,人间斗在不如吾。竿头已到应难久,局势虽迟未必输。不见山苗与林叶,迎春先绿亦先枯。
典故
信美
 
非吾土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昭明文选》卷十一〈赋己·游览·登楼赋〉~489~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例句

此地非吾土,闲留又一年。 李频 秋夜山中思归送友人

故园汉上林,信美非吾土。 杜牧 题池州弄水亭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杜甫 成都府

危楼送远目,信美奈乡情。 牛征 登越王楼即事

典故
富贵非吾事
 
富贵非吾愿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辞·归去来〉~2027~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典故
庾尚书
 
庾中庶

相关人物
庾肩吾


《梁书》卷四十九《文学传上·庾于陵传》附《庾肩吾传》
肩吾字子慎。八岁能赋诗,特为兄于陵所友爱。初为晋安王国常侍,仍迁王宣惠府行参军,自是每王徙镇,肩吾常随府。历王府中郎,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参军。中大通三年,王为皇太子,兼东宫通事舍人,除安西湘东王录事参军,俄以本官领荆州大中正。累迁中录事咨议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初,太宗在藩,雅好文章士,时肩吾与东海徐摛,吴郡陆杲,彭城刘遵、刘孝仪,仪弟孝威,同被赏接。……太清中,侯景寇陷京都,及太宗即位,以肩吾为度支尚书。

例句

闻寻周触士,知伴庾尚书。 杨巨源 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

当从庚中庶,诗客更何人。 耿湋 春日游慈恩寺寄畅当

典故
夷吾
 
管夷吾

相关人物
管仲


《论语》卷七《宪问》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史记》卷六十二《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彊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例句

乐广云虽睹,夷吾风未春。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郡称廉叔度,朝议管夷吾。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典故
相关人物
肩吾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26~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
典故
荐夷吾
 
荐夷吾

相关人物
管仲
 
鲍叔牙


《国语》卷六《齐语》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例句

鲍生荐夷吾,一举置齐相。 李白 陈情赠友人

典故
夷吾在江左
 
江左管夷吾

相关人物
温峤
 
管仲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97~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史记》曰:「管仲夷吾者,颍上人。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语林曰:「初温奉使劝进,晋王大集宾客见之。温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既坐,陈说九服分崩,皇室弛绝,晋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无主,闻者莫不踊跃,植发穿冠。王丞相深相付托。温公既见丞相,便游乐不住,曰:『既见管仲,天下事无复忧。』」
典故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732~
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候、司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四令丞。都船、武库有三丞,中垒两尉。又式道左右中候、候丞及左右京辅都尉、尉丞兵卒皆属焉。初,寺互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中尉。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吾者,禦也,掌执金革以禦非常。」师古曰:「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禦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正月十五日〉~270~
唐·韦述《两京新记》:「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典故
昆吾剑


《山海经·山经》卷五〈中次二经·昆吾山〉~22~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蚳,食之不眯。晋·郭璞注云:「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剑也。」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89~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十九〈器玩一·昆吾山〉~756~
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地。掘深百丈,犹未及泉,惟见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劲利,土亦刚而精。至越王句践,使工人以白牛马祠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则光昼暗。金阴物也,阴盛则阳灭。二名断水,以之划水,开而即不合。三名转魄,以之指月,则蟾兔为之侧转。四名悬剪,飞鸟游虫,遇触其刃,如斩截焉。五名惊鲵,以之泛海,则鲸鲵为之深入。六名灭魂,挟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却邪,有妖魅者,见之则止。八名真刚,以之切玉断金,如刻削土木矣。以应八方之气铸之者。
典故
吾家笑疾
 
士龙笑
 
士龙笑疾
 
士龙能笑
 
笑须帛
 
临水笑

相关人物
张华
 
陆机
 
陆云


《晋书》卷五十四〈陆云列传〉~48~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吴平,入洛。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先是,尝著缞绖上船,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鸣鹤,隐字也。云又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挟尔矢?」隐曰:「本谓是云龙骙骙,乃是山鹿野麋。兽微弩强,是以发迟。」华抚手大笑。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例句

谁惮士龙多笑疾,美髭终类晋司空。 李商隐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典故
吾谋适不用
 
吾谋适可用
   
绕朝赠
 
绕朝赠策
  
相关人物
士会
 
绕朝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九下〈文公·传十三年〉
传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既济,魏人噪而还,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晋·杜预注:「策,马檛,临别授之马檛,并示己所策以展情。绕朝,秦大夫。」

例句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李白 送羽林陶将本

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 杜甫 别苏徯

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 王昌龄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离言欲赠策,高辨正连环。 卢照邻 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高适 送浑将军出塞

《漢語大詞典》:折巾郭
指 东汉 名士 郭太 。亦借指当世名士。 宋 张元干 《次仲弥性所和陈丈大卿韵》:“从来谁数折巾 郭 ?重到似是栽桃 刘 。”参见“ 折角巾 ”。
分類:名士当世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 宋 张耒 《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分類:名重一时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 宋 张耒 《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分類:名重一时
《國語辭典》:林宗巾  拼音:lín zōng jīn
东汉郭太,字林宗,风流倜傥。一日外出遇雨,折头巾一角垫著遮雨,后人争相仿效,称为「林宗巾」。典出《后汉书。卷六八。郭符许列传。郭太》。后指文士风流倜傥、名重一时,为人所称羡。或指戴巾淋雨之态。南朝梁。吴均〈赠周兴嗣〉诗四首之一:「唯安莱芜甑,兼慕林宗巾。」宋。陆游〈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一○首之五:「雨垫林宗巾,风落孟嘉帽。」
分類:品学为时
《漢語大詞典》:肩吾
传说中的神名。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 肩吾 得之以处 大山 。” 成玄英 疏:“ 肩吾 ,神名也。”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 崑崙之丘 ,是实惟帝之下都,神 陆吾 司之” 晋 郭璞 注:“即 肩吾 也。” 谭作民 噩梦诗:“忽然山崩海裂启天閽, 黄帝 穆王 相郊迎,随詔 肩吾 檄九部,木公金母首駢臻。”
分類:郭璞
《國語辭典》:金吾  拼音:jīn wú
1.手执的铜制仪仗棒。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舆服》:「汉朝执金吾,亦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为金吾。」
2.职官名。掌管京城的治安警卫。参见「执金吾」条。
《國語辭典》:金吾不禁  拼音:jīn wú bù jìn
汉代元宵节夜晚,敕许金吾卫弛禁,前后各一日,称为「金吾不禁」。后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三国演义》第六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
《漢語大詞典》:秦人策
左传·文公十三年:“﹝ 秦伯 ﹞使 士会 。 士会 辞,曰:‘ 晋 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於君,不可悔也。’ 秦伯 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 河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杜预 注:“策,马檛。临别授之马檛,并示已所策以展情。”后借指马鞭。 唐 杜甫 《别苏徯》诗:“赠尔 秦 人策,莫鞭辕下驹。”
分類:马鞭
《漢語大詞典》:绕朝策(繞朝策)
春秋 晋 大夫 士会 因事奔 秦 ,为 秦 所用。 晋 人患 秦 之用 士会 ,乃使 魏 寿馀 伪以 魏 叛而入 秦 ,诱 士会 返 晋 。计得逞, 士会 欲行, 秦 大夫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按,策有二义,一为策书,即简策之策;一为马檛,即鞭策之策。 汉 服虔 主前一义, 晋 杜预 主后一义。见左传·文公十三年 杜预 注、 孔颖达 疏。后以“绕朝策”喻指有先见的谋略。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 绕朝 策,思同 郭泰 船。”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 绕朝 鞭。”
分類:大夫
《漢語大詞典》:绕朝鞭(繞朝鞭)
见“ 绕朝策 ”。
《漢語大詞典》:绕朝策(繞朝策)
春秋 晋 大夫 士会 因事奔 秦 ,为 秦 所用。 晋 人患 秦 之用 士会 ,乃使 魏 寿馀 伪以 魏 叛而入 秦 ,诱 士会 返 晋 。计得逞, 士会 欲行, 秦 大夫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按,策有二义,一为策书,即简策之策;一为马檛,即鞭策之策。 汉 服虔 主前一义, 晋 杜预 主后一义。见左传·文公十三年 杜预 注、 孔颖达 疏。后以“绕朝策”喻指有先见的谋略。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 绕朝 策,思同 郭泰 船。”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 绕朝 鞭。”
分類:大夫
《國語辭典》:赠策(贈策)  拼音:zèng cè
策,马鞭。赠策指春秋时代,晋国的随会投奔秦国,晋国害怕他的才能为秦国所用,便用计劝说他回国。秦大夫绕朝为随会送行时以马鞭相赠,并且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表示自己已看穿晋国招回随会的计谋。见《左传。文公十三年》。后泛指临别时赠送物品或言语,以表明自己的心意。唐。卢照邻〈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诗:「离言欲赠策,高辨正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