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59,分20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吮疮
孙吴
涕出女吴
天吴
突骑五千
未学孙吴
魏储南馆
文箫彩鸾
吴波不动楚山丛碧
吴蚕三眠
吴楚地东南坼
吴儿
吴分星牛
吴公(又作:吴公守)
吴公无传
典故
相关人物
吴起


《史记》卷六十五《吴起列传》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例句

谁为吮疮者,此事今人薄。 刘长卿 从军行六首之六

典故
相关人物
吴起
 
孙武

参考典故
吴起


《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例句

口里虽谭周孔文,怀中不舍孙吴略。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潘陆应同调,孙吴亦异时。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高适 李云南徵蛮诗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高适 蓟中作

典故
涕出女吴


《孟子注疏》卷七上〈离娄章句上〉~27~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汉·赵岐注:「齐景公,齐侯景谥也。言诸侯既不能令告邻国。使之进退,又不能事大国,往受教命,是所以自绝于物,物事也,大国不与之通朝聘之事也。吴,蛮夷也,时为强国,故齐侯畏而耻之,泣涕而与为婚。」
典故

《山海经·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水伯也,其兽也八首八足八尾,背黄青。

例句

吹焚照水府,炙浪愁天吴。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

海客敛威惊火旆,天吴收浪避楼船。 李群玉 凉公从叔春祭广利王庙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李贺 浩歌

大块怒天吴,惊潮荡云路。 钱起 雨中望海上怀郁林观中道侣

何当授真检,得召天吴术。一一问朝宗,方应可谭悉。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初入太湖

鼓鼙馀响数日在,天吴深入鱼鳖惊。 韦应物 汉武帝杂歌三首

风行越裳贡,水遏天吴灾。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河伯空忧水府贫,天吴不敢相惊动。 鲍溶 采珠行

典故
突骑五千

相关人物
吴汉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678~
武北击群贼,汉常将突骑五千为军锋,数先登陷陈。

例句

安得突骑只五千,崒然眉骨皆尔曹。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典故
未学孙吴

相关人物
霍去病


《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
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魏书》卷四十四《伊馥传》
卫青、霍去病亦不读书,而能大建勋名,致位公辅。

例句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高适 送浑将军出塞

典故
魏储南馆

相关人物
吴质
 
曹丕(魏文帝)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魏文帝(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閒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骋北场,旅食南馆,

例句

魏储南馆,汉朝东阁。 李瀚 蒙求

典故
文箫彩鸾

相关人物
文箫
 
吴彩鸾


《岁时广记》二卷之三十三〈中秋·入仙坛〉~056~
太和末岁,有书生文箫者,海内无家,因萍梗抵钟陵郡,生性柔而洽,道貌清而出尘,与紫极宫道士柳栖乾善,遂止其宫三四年矣。钟陵有西山,山有游帷观,即许仙君逊上升地也,每岁至中秋上升日,吴越楚蜀人不远千里而携挈名香珍果绘立,握臂连踏而唱,其调清,其词艳,惟对荅敏捷者胜。时文箫亦往观焉,睹一姝,幽兰自芳美玉不艳云孤碧落,月淡寒空聆其词理脱尘出俗意谐物外,其词曰:「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䌽鸾。自有䌽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生久味之曰:「吾姓名其兆乎,此必神仙之俦侣也。」竟植足不去,姝亦盼生久之。歌罢,秉烛穿大松径将尽陟山扪石,冒险而去,生亦潜蹑其踪。烛将尽,有仙童数辈持松炬而导之,生因失声,姝乃觉回首而诘:「莫非文箫邪?」生曰:「然。」姝曰:「吾与子数未合而情之忘乃得如是也。」遂相引至绝顶坦然之地。侍卫甚严,有几案帷幄金炉国香与生坐定,有二仙娥各持簿书请姝详断其间多江湖沈溺之事。仙娥持书既去,忽天地黯晦,风雷震怒,摆裂帐帷,倾覆香几。生恐惧,不敢傍视,姝仓皇披衣秉简叩齿肃容,伏地待罪。俄而风雨帖息,星宿陈布,有仙童自天而降,持天判宣曰:「吴䌽鸾以私欲而泄天机,谪为民妻一纪。」姝遂号泣,与生携手下山而归钟陵。生方知姝姓名,因诘曰:「夫人之先可得闻乎?」姝曰:「我父吴仙君猛,豫章人也。晋书有传,常持孝行,济人利物,立正袪邪。今为仙君名标洞府,吾亦为仙主阴籍,仅六百年矣。睹色界而兴心,俄遭其谪。然子亦因吾可出世矣。」生素穷寒,不能自赡,姝曰:君但具纸吾写孙愐唐韵,日一部运笔如飞,每鬻获五?,将尽又为之,如此仅十载。至会昌二年,稍为人知,遂与文生潜奔新吴县越王山侧百姓郡举村中夫妻共训童子数十人主人相知甚厚欲稔姝因题笔作诗曰:「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箫声宜露滴,鹤翅向云间。」一粒仙人药服之能驻颜。是夜风雷骤至,闻二虎咆哮于院外,及明,失二人所在。淩晨有樵者在越山,见二人各跨一,虎行步如飞,陟峰峦而去。郡生闻之惊骇,于案上见玉合子开之有神丹一粒,敬而吞之,郤皓首而返童颜,后竟不复见二人。今钟陵人多有吴氏所写唐韵在焉。
典故
吴波不动楚山丛碧


《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五〈湖阴词〉
并序:「王敦举兵至湖阴,明帝微行,视其营伍。由是乐府有湖阴曲而亡其辞,因作而附之。」词云:「祖龙黄须珊瑚鞭,铁骢金面青连钱。虎髯拔剑欲成梦【虎须拔剑欲成梦】,日压贼营如血鲜。海旗风急惊眠起,甲重光摇照湖水。苍黄追骑尘外归,森索妖星阵前死。五陵愁碧春萋萋,霸川玉马空中嘶。羽书如电入青琐,雪腕如槌催画鞞。白?天子金煌铓【白虬天子金煌铓】【白?天子金锽铓】【白虬天子金锽铓】,高临帝座回龙章。吴波不动楚山晚,花压兰干春昼长。」
典故
吴蚕三眠
 
蚕三眠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上古三代文》卷九〈三代·蚕赋〉~70~2~
有物于此。裸裸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

例句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

典故
吴楚地东南坼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三〈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典故

《苏轼诗集》卷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四:「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典故
吴分星牛


《周礼注疏》卷二十六〈春官宗伯·保章氏〉~405~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凡此五物者。以诏救政。访序事。
《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330~
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牵牛、婺女,杨州。虚、危,青州。营室至东壁,并州。奎、娄、胃,徐州。昴、毕,冀州。觜觿、参,益州。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轸,荆州。
典故 
吴公守

相关人物
吴公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徵以为廷尉。

例句

绮季衣冠称鬓面,吴公政事副词华。 刘禹锡 郡斋书怀寄江(河)南白尹简分司崔宾客

朝选吾公守,时推杜尹贤。 权德舆 送杜尹赴东都

疏傅心情老,吴公政化新。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典故
吴公无传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列传〉~222~
贾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徵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漢語大詞典》:吮疮(吮瘡)
(1).以口嘬吸疮疽之毒。谓将帅体恤士卒。 唐 刘长卿 《从军行》之六:“谁为吮疮者?此事今人薄。”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含血吮疮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参见“ 吮卒 ”。
(2).以口嘬吸疮疽之毒。谓卑幼者侍尊长之疾。新唐书·孝友传·支叔才:“母病痈, 叔才 吮疮注药。”亦作“ 吮疽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问疾》:“吮疽含血,此乃臣子当为之事。”
《漢語大詞典》:吮卒
指为士兵嘬吸疮口的脓血。为将官爱兵之典。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卒有病疽者, 起 ( 吴起 )为吮之。” 明 徐渭 《龛山凯歌》诗之八:“旗裹金疮碎朔风,军中吮卒有 吴公 。”
《國語辭典》:孙吴(孫吳)  拼音:sūn wú
1.人名:(1)称孙武与吴起。二人皆精兵法,善用兵,世人每并称之。(2)称孙膑与吴起。孙膑为孙武之后,善兵法,故亦与吴起并称。
2.三国时孙权所建立的吴国,后人称为「孙吴」。也称为「大吴」、「东吴」。
《漢語大詞典》:天吴
水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 ,神曰 天吴 ,是为 水伯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 天吴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天吴 踊跃於重渊, 王乔 披云而下坠。” 唐 李贺 《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 天吴 移海水。”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白居易》:“海图题咏见忧思,浪搅 天吴 悔已迟。”
《漢語大詞典》:吴儿(吴兒)
(1). 吴 地少年。晋书·隐逸传·夏统:“ 充 ( 贾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宋 梅尧臣 《陪泛西湖》诗:“船学 吴 儿刺,吟稀 楚 老新。” 元 萨都剌 《和王本中直台书事》诗之二:“近曾夜直南臺上,学得 吴 儿《白苧歌》。”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弦絶阳春之音,金迷长夜之饮,而木石 吴 儿,且将以不入耳之言,来劝勉。”
(2).对 吴 人的蔑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 吴 儿甚厚,褰裳渡於 江 者,皆居不次之位。”一本作“ 吴人 ”。参见“ 吴子 ”。
分類:地少少年
《國語辭典》:吴子(吳子)  拼音:wú zǐ
书名。战国卫吴起著。一卷,或作三卷。为古兵书之一。分为说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六篇。
《漢語大詞典》:吴公
(1). 汉 上蔡 人。 文帝 时,为 河南 守,曾荐 贾谊 为博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徵为廷尉。” 司马贞 索隐:“ 吴 ,姓也。史失名,故称公。”后因以指政绩突出者。 唐 刘禹锡 《郡斋书怀寄河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诗:“ 綺季 衣冠称鬢面, 吴公 政事副词华。” 宋 陈师道 《谢傅监》诗:“ 吴公 汉 庭右, 贾生 世用疎。”
(2).即蜈蚣。广雅·释虫:“蝍蛆,吴公也。” 王念孙 疏证:“吴公,一作蜈蚣。”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沈怀远 《南越志》:“ 绥定县 多吴公,其大者能以气吸蜥蜴。”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晋 刘欣期 《交州记》:“大吴公出 徐闻县 界,取其皮可以冠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