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远听(遠聽)
(1).指身在远方而听见闻说。《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且 汉 厚诛 陵 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吕向 注:“听,闻也。”亦指远方的听闻。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 幽求 等皆功臣……功业既大,荣宠亦深,一朝下狱,恐惊远听。”
(2).聆听远处的声音。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同何义曹煦》诗:“远听雀声聚,回望树阴沓。”新唐书·百官志四:“昼以排门人远望,暮夜以持更人远听。”
《漢語大詞典》:钧听(鈞聽)
对尊长听闻的敬称。 宋 陆游 《上二府论都邑札子》:“干冒钧听,下情恐惧之至。”《水浒传》第八五回:“有件小事,上达钧听。”
《漢語大詞典》:帝聪(帝聰)
帝王的听闻。 唐 章碣 《赠边将》诗:“行收部落归天闕,旋进封疆入帝聪。”《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贤声愈著,直达帝聪。”
分類:帝王听闻
《漢語大詞典》:讲闻(講聞)
讲求听闻。《汉书·董仲舒传》:“子大夫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日久矣,其明以諭朕。” 宋 王圭 《观文殿学士富弼可宣徽南院使判并州制》:“至若军政之惠威,兵家之攻守,皆尔讲闻之旧,予何训焉。” 宋 张舜民 《书节孝先生事实于先生诗编之后》诗:“讲闻先生亦已久,云为輒以书诸绅。”
分類:讲求听闻
《漢語大詞典》:倦听(倦聽)
厌于听闻。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对食每不饱,共言无倦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言不由衷,令人倦听。”
分類:听闻
《国语辞典》:四依  拼音:sì yī
佛教用语。面对听闻的教法有冲突或有疑义时,抉择佛法的四个依从的准则:一、依法不依人,谓依从真理,不依从人。二、依义不依语,谓依从佛法的思想内涵,不依从文字的表面意思。三、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谓依从佛陀最究竟的教说,不可舍弃前者依从权宜性的教法。四、依智不依识,谓依从了悟真理的智慧,不依从凡夫的认知。《大方广十轮经》卷八:「依于四依,具四辩才。」也作「四依止」。
《漢語大詞典》:高听(高聽)
敬词。称他人的听闻。《宋书·颜延之传》:“适值尊朋临座,稠览博论,而言不入於高听,人见弃於众视。”
《漢語大詞典》:寖闻(寖聞)
逐渐听闻。新唐书·卓行传·阳城:“﹝ 阳城 ﹞及受命,它諫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 城 寖闻得失且孰,犹未肯言。”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秦九韶》:“归,告事毕,已而寖闻其实,隶惧而逃。”
分類:逐渐听闻
《國語辭典》:耳学(耳學)  拼音:ěr xué
但凭听闻而不加思索的学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呼高年为富有春秋,皆耳学之过也。」
分類:听闻
《漢語大詞典》:失听(失聽)
听觉失灵;听闻有误。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耳嘈嘈以失听,目矎矎而丧精。”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 钟期 不失听,于今称之。”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五更天》:“怕的是寒衾枕,和衣在牀上蹭,还愁失听了门儿也,常把 梅香 来唤醒。”
分類:听觉听闻
《国语辞典》:咫闻(咫闻)  拼音:zhǐ wén
距离甚近而有所听闻。《国语。晋语四》:「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
分类:距离听闻
《国语辞典》:收音  拼音:shōu yīn
1.集中音波,使人易于听闻。如:「这剧场收音功能不好。」
2.收取语言歌曲的声音,制成唱片或有声影片。
《漢語大詞典》:听淫(聽淫)
听闻淫侈之事。国语·周语下:“视远日絶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君子言也无择,听也无淫;择则乱,淫则辟。” 李轨 注:“听有淫侈则邪辟。”
分類:听闻淫侈
《漢語大詞典》:掩聪(掩聰)
闭塞听闻。《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黈纊塞耳,所以掩聪。” 高诱 注:“不欲其妄闻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日报上》:“奈何掩聪塞明,箝口结舌,坐使敌国怀覬覦之志,外人操笔削之权,泰然自安,施施然甘受他人之陵侮也?”
分類:闭塞听闻
《漢語大詞典》:哀听(哀聽)
犹哀音。动人听闻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萧散生哀听,参差远惊覿。” 闻人倓 注:“巖谷草树忽生哀音,能感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