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吐绶鸡(吐綬雞)  拼音:tǔ shòu jī
动物名。鸟纲鹑鸡目雉科。体高大,雄者高达九十公分,雌者较小。头部无羽毛,青色。上嘴根有肉冠,能伸缩;喉下垂生有红色肉瓣。翅膀强大,羽毛颜色因品种而异。雄者时常将尾羽展开成扇形,并发出叫声,而其肉冠及肉瓣会时时变色,灿烂夺目,故称为「吐绶鸡」。也称为「火鸡」。
《國語辭典》:锦囊(錦囊)  拼音:jǐn náng
1.锦缎制的袋子。古人用来珍藏诗稿或机密贵重的物品。《南史。卷一五。徐羡之传》:「以锦囊盛武帝纳衣,掷地以示上。」《三国演义》第六回:「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
2.比喻佳作的诗稿。唐。李商隐〉诗:「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
《國語辭典》:锦囊佳句(錦囊佳句)  拼音:jǐn náng jiā jù
唐人李贺七岁便能作辞章,每日背著一个锦囊,遇有灵感即创作诗句投入囊中的故事。典出《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贺传》。后用以称赞优美的诗句。《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也作「锦囊佳制」。
分類:优美文句
《國語辭典》:火鸡(火雞)  拼音:huǒ jī
1.泛指鸡形目吐绶鸡科的鸟类。即鹝。体高三尺馀,头部有红色肉瘤,雄者喉部有下垂的红色肉瓣。其羽毛随品种而异,并不时展开尾羽如扇,且发出咕喽咕喽的声音。今台湾及闽、粤多饲养以供食用。也称为「吐绶鸡」。
2.食火鸡的别名。参见「食火鸡」条。
《漢語大詞典》:绶鸡(綬雞)
即吐绶鸡。
分類:吐绶鸡
《漢語大詞典》:绶鸟(綬鳥)
即吐绶鸡。亦称火鸡。因上嘴根有肉绶,呈五色,能伸缩,故名。埤雅·释鸟四:“綬鸟,一名鷊,亦或谓之吐綬,咽下有囊如小綬,五色彪炳……亦曰真珠鷄,体有真珠点文。”参见“ 吐綬鸡 ”。
分類:吐绶鸡
《國語辭典》:吐绶鸡(吐綬雞)  拼音:tǔ shòu jī
动物名。鸟纲鹑鸡目雉科。体高大,雄者高达九十公分,雌者较小。头部无羽毛,青色。上嘴根有肉冠,能伸缩;喉下垂生有红色肉瓣。翅膀强大,羽毛颜色因品种而异。雄者时常将尾羽展开成扇形,并发出叫声,而其肉冠及肉瓣会时时变色,灿烂夺目,故称为「吐绶鸡」。也称为「火鸡」。
《漢語大詞典》:吐绶鸟(吐綬鳥)
即吐绶鸡。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吐綬鸟身大如鸐,五色,出 巴 东山中。毛色可爱,若天晴淑景,即吐綬,长一尺,须臾还吞之。” 唐 刘禹锡 《吐绶鸟词》:“ 越 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綬 江 南知。”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一:“ 鱼復县 南山有鸟大如鴝鵒,羽色多黑,杂以黄白,头颊似雉,有时吐物长数寸,丹采彪炳,形色类綬,因名为吐綬鸟。” 清 屈大均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收香一一立花鬚,吐綬纷纷饮花乳。”参见“ 吐綬鸡 ”。
分類:吐绶鸡
《國語辭典》:吐绶鸡(吐綬雞)  拼音:tǔ shòu jī
动物名。鸟纲鹑鸡目雉科。体高大,雄者高达九十公分,雌者较小。头部无羽毛,青色。上嘴根有肉冠,能伸缩;喉下垂生有红色肉瓣。翅膀强大,羽毛颜色因品种而异。雄者时常将尾羽展开成扇形,并发出叫声,而其肉冠及肉瓣会时时变色,灿烂夺目,故称为「吐绶鸡」。也称为「火鸡」。
《漢語大詞典》:火鸦(火鴉)
(1).吐绶鸡(火鸡)的别名。 清 李元 《蠕范·物制》:“火鸦,火鸡也,山斲木也。大如鸦,青黑色,头有红毛,似鹤顶堆砂,毛毿毿下垂。长项修足,高二三尺……食火炭,亦斵木。”
(2).用于战事的鸦形火器。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火药:“至今上初年, 戚继光 帅 蓟门 ,又用火鸦、火鼠、地雷等物。”
(3).传说中能衔火的乌鸦。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慈乌:“ 蜀 徼有火鸦,能衔火。”
《漢語大詞典》:土耳其鸡(土耳其雞)
即吐绶鸡。通称火鸡。 鲁迅 《而已集·通信》:“土耳其鸡的鸡冠似的彩色的变换,在‘以俟开审’之暇,随便看看,实在是有趣的。”
分類:吐绶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