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趁衙
亦作“趂衙”。 谓群蜂簇拥蜂王飞集,犹如旧时吏员赶赴衙参。 元 马臻 《漫成》诗之八:“槐阴满院喧巢鸦,蜜房香老蜂趁衙。” 明 刘基 《题水墨蓼花草虫》诗:“寻香粉蝶应随梦,采蜜黄蜂不趂衙。”参见“ 蜂衙 ”。
《國語辭典》:蜂衙  拼音:fēng yá
1.群蜂早晚定时的聚集,如下属参谒长官于衙中,故称为「蜂衙」。宋。李新〈资州邓园〉诗:「蜂衙归去栏干静,江面飞来燕子忙。」元。钱霖〈清江引。梦回昼长帘半捲〉曲:「高歌一壶新酿酒,睡足蜂衙后。」
2.蜂房。元。赵奕〈玉山与郯九成自姑苏来吴兴僧可传邀余陪游弁山之黄龙洞时有紫霞同席遂分韵得花字〉:「龙居潜石洞,花暖护蜂衙。」
《漢語大詞典》:吏典
元 、 明 、 清 府县的吏员。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小的做个吏典,是衙门里人,岂不知法度!”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众皂隶们一齐上,把这老人拿下,打了十板。众吏典都来讨饶。”清史稿·礼志十一:“ 顺治 十八年, 世祖 崩……听选官、监生、吏典、僧道,咸素服赴 顺天府 署,朝夕哭临三日。”
分類:府县吏员
《漢語大詞典》:笔政(筆政)
(1).指编辑工作。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復次,当时掌理《苏报》笔政,由余一人,略如上述。” 郭沫若 《文艺论集集外·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论辩借新闻杂志以发表,而主持笔政者衡文亦大都以‘名’之分铜而定其斤两。”
(2).指旧时衙门里的师爷或掌管文书的吏员等。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还有一班好事的,虽然与他无干,也要知道这科的鼎甲是谁;又有那些跟班的笔政爷们等,更要窃听个消息,预备大人跟前当个鲜明差使。”
《漢語大詞典》:文员(文員)
文职吏员。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余曾遇一文员老於河工者,为余谈 道光 年间 南河 风气之繁盛。”
分類:文职吏员
《漢語大詞典》:恤吏(卹吏)
皇帝赐给功臣的吏员。宋书·沈庆之传:“於是与 柳元景 并依 晋 密陵侯 郑袤 故事,朝会 庆之 位次司空, 元景 在从公之上,给卹吏五十人,门施行马。”
《漢語大詞典》:札吏
旧时官府撰拟公文的吏员。 唐 皮日休 《二游诗·徐诗》:“宣毫利若风,剡纸光与月,札吏指欲胼,万通排未闋。”
《漢語大詞典》:员役(員役)
从事某项工作的官员;办事的吏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虞 魏 等竟编辑未成, 显庆 中,诸员役并罢去。”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额外的军餉如何措置得来?已曾徧差员役往各郡催提,并没有分毫解到。”
《漢語大詞典》:胥算
封建官府中主管计算的吏员。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今户部十三司胥算,皆 吴 越 人也。”
《漢語大詞典》:三考吏
具有三考资格的吏员。 明 代吏员三年一考绩,六年再考,九年考满,再经吏部考试,合格者可以授官。《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凡有钱能干的,便到京中买个三考吏名色,钻谋好地方去做佐贰官出来,俗名唤做‘飞过海’。”
《國語辭典》:客帐司(客帳司)  拼音:kè zhàng sī
旧时负责接待、侍奉的基层官吏。《水浒传》第八回:「提辖官能掌机密,客帐司专管牌单,吏兵沉重,节级严威。」
《國語辭典》:六案孔目  拼音:liù àn kǒng mù
旧时州县衙门中,掌管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吏役称为「六案孔目」。《水浒传》第四九回:「本州有个六案孔目,姓王名正,却是毛太公的女婿。」